[发明专利]过零检测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4484.X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3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贤;傅涛;崔健;胡亚军;王锐;张旭华;聂廷卫;周健;胡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75 | 分类号: | G01R19/175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段秀瑛;王中云 |
地址: | 26602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对电力网工频信号过零进行检测的过零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过零检测电路,大多数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或是检测精度低、功耗大等问题。如图1所示的载波模块中使用的过零检测电路,该过零检测电路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检测精度很低,仅用于载波模块所在相位的识别,不能用于过零通信的同步信号,而且功耗很大,大约为0.2W。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检测精度低、功耗大等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功耗低、检测精度高且功耗小的过零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零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隔离光耦E1、驱动三极管Q10和二级滤波电路,其中,驱动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隔离光耦E1连接,用来控制隔离光耦E1的通断,第一级滤波电路与电力线连接,用于消除电力线上的干扰,第二级滤波电路与驱动三极管Q10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用于防止驱动三极管Q10误导通。
优选的是,第一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1、电阻R52和电容C51组成的RC滤波电路,第二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4和电容C53组成的RC滤波电路。
优选的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串联有二极管D51,输出端并联有分压电阻R53,电阻R51、电阻R52和分压电阻R53组成分压电路。
优选的是,第二级滤波电路联有储能电容C52,用于为隔离光耦E1提供保持电流。
优选的是,所述的储能电容C52还并联有稳压管ZD1,用于钳位C52两端的电压为5.1V。
优选的是,第二级滤波电路还并联有保护二极管D5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将工频交流电的过零点时刻以脉冲的方式输入至载波电路模块,从而为过零通信以及相位判别提供依据,抗干扰性能强,检测精度高,功耗低,功耗可降低至0.025W。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隔离光耦E1、驱动三极管Q10和二级滤波电路,其中,驱动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隔离光耦E1连接,用来控制隔离光耦E1的通断,第一级滤波电路与电力线连接,用于消除电力线上的干扰,第二级滤波电路与驱动三极管Q10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用于防止驱动三极管Q10误导通。
第一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1、电阻R52和电容C51组成的RC滤波电路,第二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4和电容C53组成的RC滤波电路。
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串联有二极管D51,输出端并联有分压电阻R53,电阻R51、电阻R52和分压电阻R53组成分压电路。
第二级滤波电路联有储能电容C52,用于为隔离光耦E1提供保持电流。
上述储能电容C52还并联有稳压管ZD1,用于钳位C52两端的电压为5.1V。
第二级滤波电路还并联有保护二极管D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4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