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辐射源指示液及指示材料的制备、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4272.1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洲鹏;刘宾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辐射源 指示 材料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电磁波指示材料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由隐色染料为发色剂、二氧化钛为显色剂、有机溶剂、粘结剂、充填剂调制而成的原液涂覆在固体材料上形成的高频电磁波指示材料、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因此,人们周边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电磁辐射。尽管如此,只有处于可见光频域以内的电磁波,才是可以被人们看到的。当电磁辐射频率高于可见光,如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人眼不能感知,但对人体却是相当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就是皮肤癌发生的直接原因。
隐色染料是一些结合质子能显色的物质,像内脂类、吲哚类、戊金胺类等化合物,在变色体系中作为供电子部分。常用的隐色染料有三芳甲烷系、荧烷系、螺吡喃系、取代乙烯系、吩嗪和吩噻嗪系,它们是由于介质的酸碱变化而引起分子结构变化,产生了颜色变化。既在遇到酸性物质时,内酯分子转变为酸分子,中心碳原子由sp3杂化态转为sp2杂化态,形成了大体系,无色化合物才变成有色化合物。最具代表性的三芳甲烷系色素是结晶紫内酯、氨基孔雀绿内酯。
荧烷系热致变色色素灵敏度高、发色密度大、稳定性好,在荧烷母体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能得到黑、绿、红、橙等多种色泽,成为当今压、热敏染料的主流。荧烷热致变色染料与三芳甲烷系同样是给电子一受电子体系,也同样需要提供质子的化合物复配而成。
二氧化钛(化学式:TiO2),白色固体或粉末状的两性氧化物,是最好的白色颜料,俗称钛白。钛白的粘附力强,不易起化学变化,永远是雪白的。特别可贵的是钛白无毒。它的熔点很高,被用来制造耐火玻璃,釉料,珐琅、陶土、耐高温的实验器皿等。自然界中二氧化钛有3种晶型,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金红石型的TiO2是最稳定的晶体结构,晶格中的缺陷较少。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
金红石型TiO2吸收高能(较短波长)辐射的能力强于锐钛型TiO2,换句话说,对于金红石型钛白粉,在具有很强杀伤力的UV-波长段内(350~400nm),它对紫外线的反射率要远远低于锐钛型钛白粉,在这种情况下,它对周围的成膜物、树脂等身上所要分担的紫外光线就要少得多,那么这些有机物的使用寿命就长,这就是说,为什么通常所说的金红石型钛白粉的耐候性要比锐钛型好之原因所在,可用于防晒霜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电磁辐射源快速增多。常见的电磁辐射源有雷达系统、电视、手机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而对于这些电磁辐射源对人民生活是否构成健康危害,一直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频电磁波指示材料、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电磁辐射源指示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所述隐色染料是苯肽类内酯或荧烷系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苯肽类内酯染料是:甲酚红、结晶紫内酯、氨基孔雀绿内酯、3,3-二(1-辛基-2-甲吲哚-3-基)苯酞、3,3-二(1-丁基-2-甲吲哚-3-基)苯酞,或3-(4-二甲氨苯基)-3-(1-丁基-2-甲基-吲哚-3基)-6-二甲氨基苯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