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法从氨法脱硫废液中提取硫酸铵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2913.X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6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崔平;张超群;何泊宁;袁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C1/24 | 分类号: | C01C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脱硫 废液 提取 硫酸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硫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法从氨法脱硫废液中提取硫酸铵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氨为碱源的催化氧化法脱硫工艺,必然产生脱硫废液。长期以来国内脱硫工艺没有配套设计,产生的废液大多通过回配炼焦煤或用于湿法熄焦消耗掉,其后果是使得焦炭含硫指标升高,焦炉煤气含硫量增大,熄焦设备腐蚀,和煤气脱硫费用增加,煤气系统设备腐蚀率上升。现有废液处理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分步结晶物理法工艺,这种工艺不易一次性提取出高纯度的合格产品,其原因是废液中存在多种硫的化合物和盐类,有硫酸铵、硫代硫酸铵、硫氰酸铵,多硫化铵、单质硫等,此外还含有催化剂残留物和硫化铁等杂质。所以,目前的废液提盐工艺只能提取出含量在50%左右的硫代硫酸铵和硫酸铵混盐,混盐还含有硫氰酸铵,因此没有实质性的用途。另外一个产品是硫氰酸铵纯度一般在90~95%左右,因此需要进行二次重结晶,即:将粗制硫氰酸铵溶解,然后蒸发浓缩,再进行冷却结晶。经过二次重结晶后方可达到98%以上一级品质量。
目前我国唯一的一套采用氧化法处理废液的装置设在宝钢化工总公司煤精厂,即称为TAKAHAX-HIROHAX(塔卡哈克斯-希罗哈克斯)的脱硫脱氰-废液处理工艺。该技术由日本东京煤气株式会社开发的煤气脱硫技术,和广岛煤气株式会社开发,称为TAKAHOX萘醌煤气脱硫和HIROHAX废液处理技术。希罗哈克斯法采用高温高压(270oC,7.5Mpa,)条件下,添加适量的氨液作碱性中和剂,和硝酸溶液作为缓蚀剂,压入高压空气,将废液中的硫代硫酸铵,硫氰酸铵,单质硫,多硫化铵等全部氧化成为硫酸铵,氧化产生的硫酸也与氨化合成为硫酸铵,因此氧化液中硫酸铵是唯一产物。希罗哈克斯工艺的氧化效率很高,得到有用产品,可提高硫铵的产率,但是该工艺方法要求设备采用钛材合金不锈钢耐蚀材质,正由于材料昂贵,并请置建设费用昂贵,设备的维修费用也昂贵,因此该技术引入国内已经近30年了,但至今未能被国内焦化厂家接受,希罗哈克斯废液处理技术的另一个缺点是贵重的硫氰酸铵资源被破坏了,生产低附加值的硫酸铵一种产品。
研发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处理脱硫废液,最大限度回收硫氰酸铵组分,并且将硫代硫酸铵和多硫化铵转化成硫酸铵产品的一种废液处理新技术,其意义不仅改进优化了目前的分步结晶法技术,而且使提盐技术更加广泛被采用,高效的催化氧化脱硫技术更易被人们乐意接受,从而使我国焦炉煤气采用催化氧化脱硫工艺时,有了更合理的废液处理技术相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脱硫废液处理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氧化法从脱硫废液中提取硫酸铵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氧化法从氨法脱硫废液中提取硫酸铵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空气或氧气对脱硫废液进行氧化处理,采用向氨法脱硫废液吹入空气或氧气的方式实行鼓泡反应,或采用气液预混方式反应,或采用管道混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温度为50~100oC,压力为:-0.09~+0.09Mpa,氧化反应时间:60~120分钟,气液体积比为:(30~150):1,氨法脱硫废液的pH值为4~7,氨法脱硫废液中含有的总盐浓度为100~600g/l,氧化反应将氨法脱硫废液中的硫代硫酸铵氧化成硫酸铵,而硫氰酸铵不被氧化继续保留在脱硫废液中;
(2)将步骤(1)氧化反应完成后得到的氧化液放置于沉淀分离器2中静止倾析分离,分离出废碳渣固体类杂质,将去除杂质后的氧化液注入蒸发浓缩器5中进行加热蒸发浓缩,将蒸发后得到的浓缩液放入第一冷却结晶槽6中,待冷却析出硫酸铵晶体后放入第一结晶分离器7中分离得到目标产品硫酸铵。
本发明采用氧化法处理氨法脱硫废液,将废液中的硫代硫酸铵氧化成为硫酸铵盐与原废液中的硫酸铵合并一起提取硫酸铵产品。本发明是将原废液的硫酸铵、硫代硫酸铵、硫氰酸铵三组分经过氧化反应处理转变成只有硫酸铵和硫氰酸铵二组分,改变了原三组分的平衡关系。本发明方法保护硫氰酸铵组分不被氧化,而对硫代硫酸铵氧化并转化成硫酸铵。利用硫酸铵与硫氰酸铵两种盐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差很大的原理,很容易将硫酸铵和硫氰酸铵从溶液中分离开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2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搅拌站主楼外包装、包含其的搅拌站主楼、搅拌站
- 下一篇:一种吸声尖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