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82583.4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尹占威;郭正光;杨杰;张亮;马国辉;万家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B60C2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8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车胎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检测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胎压,严格意义上指的是轮胎内部的空气压强。现在很多车胎冲入的不是空气。对于这些非空气的轮胎,胎压的要求比较严格。而对于冲入空气的轮胎,胎压的要求和四季的变换有相互的关系。此外,胎压与车的性能还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舒适度、运载量等。并且胎压还会影响车胎的使用寿命。
胎压过高和过低都会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气压过低,则胎体变形增大,胎侧容易出现裂口,同时产生屈挠运动,导致过度生热,促使橡胶老化,帘布层疲劳、帘线折断,会使轮胎接地面积增大加速胎肩磨损;气压过高,会使轮胎帘线受到过度的伸张变形,胎体弹性下降,使汽车在行驶中受到的负荷增大,如遇冲击会产生内裂和爆破,同时气压过高还会加速胎冠磨损,并使耐轧性能下降。
在现有的胎压的检测方法中,大多是依靠驾驶人员的操作经验来进行观察和判别,具有较大的误差。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技术中缺乏自动化检测胎压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设于车架上的轮胎、压力传感器、中央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轮胎的内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收发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轮胎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控制器中还设有用于储存数据的存储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装置设于所述显示器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装置和光线报警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报警装置设于所述显示器的表面。
应用上述的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压力传感器安装至车架上的轮胎的内部;
步骤2,将压力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步骤3,将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值传递至中央控制器;
步骤4,将显示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步骤5,通过中央控制器将压力传感器传递的压力传递至显示器,并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及方法结构简单,操作和制作方便,使用和安装也较为简便。可以自动获取车胎的压力的温度等数据,便于驾驶人员操作车辆,防止危险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显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具体阐释。
如图1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设于车架上的轮胎1、压力传感器2、中央控制器3和显示器4。压力传感器2设于轮胎1的内部,压力传感器2与中央控制器3连接,中央控制器3与显示器4连接。
本发明的商用车胎压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操作和制作方便,使用和安装也较为简便。可以自动获取车胎的压力的温度等数据,便于驾驶人员操作车辆,防止危险发生。
如图1中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2通过无线收发装置与中央控制器3连接,以方便检测系统的安装。
如图1中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设于轮胎内,温度传感器5与中央控制器3连接,以检测车胎内的温度。
此外,如图1中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3中还设有用于储存数据的存储器6,方便使用者调取数据和输入参考数值。优选还包括输入装置7。输入装置7与中央控制器3连接,便于用户输入参考数值。并优选输入装置7设于显示器4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2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