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电率铝合金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2397.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叶细发;黄长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F1/04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铝合金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导电率铝合金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铝合金材料在我国乃至世界铸造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被广泛运用到汽车、航空和电子行业,特别是近几年,“铝代铜”现象的出现,也让新型铝合金材料成为电缆行业的新宠,随着这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材料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轻量化等优点也将让铝合金材料越来越多的进入更多的行业来替代以前的材料。这其中,6063-T5挤压铝合金材料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生产工艺一般包含下述步骤:
A、配料:把原铝锭(铝含量≥99.7%)及中间合金镁、硅按设定的配比进行配料;
B、装炉:将铝锭投入到熔炉中;
C、熔化:启动熔炉,将铝锭加热至融熔状态,加热温度为750~760℃;
D、向炉中加中间合金:将配料中的合金成分Mg、Si投入到熔炉中;
E、一次精炼:采用液态氮气+精炼剂,温度740~750℃,时间12~15分钟。
F、二次精炼:采用液态氮气+精炼剂,温度730~740℃,时间10~12分钟。
G、扒渣:向熔炉中加入打渣剂,然后充入氮气进行搅拌,最后用耐高温耙子对合金液面进行扒渣处理;
H、取样预分析:对合金液取样分析,检验各合金成分及杂质含量;
I、成分调整:根据检验结果添加合金元素或用原铝锭冲淡,使化学成分符合规定要求;
J、静置:停止搅拌熔炉,使合金液静置30分钟;
K、铸造圆棒:将静置处理后的合金液通过模具铸造成一定规格的圆棒;
M、检验锯切:铸棒的头尾各切去100mm工艺废料,并检验铝的表面质量。
N、低倍组织检验:切去头尾的铝棒再各切30mm作低倍和化学成分检验试样,检验内部晶粒组织、内部缺陷和化学成分。
O、均匀化处理:采用570℃(炉温)+6h(保温)均质处理,消除铝棒因铸造形成的组织和成分的不均匀。
P、圆棒加热:铝棒加热至490~500℃,同时将挤压模具和盛锭筒加热至450℃和400℃。
Q、挤压:将加热好的铝棒和模具在单动卧式挤压机上进行挤压,生产出挤压产品。
R、在线固溶:挤压出的产品温度在520~540℃,立即采用强风冷却(即在线固溶),
S、锯切装框:锯切成产品长度并放进时效专用框。
T、人工时效:将铝合金材料置于时效炉内,升温至195±3oC,并保温3小时;
U、产品检验:取时效处理过的铝合金型材进行检验分析其物理性能;
V、包装:将制得的铝合金产品按一定的规格进行包装。
由上述生产工艺制造的铝合金其性能指标为抗拉强度Rm≥160Mpa,屈服强度Rp0.2≥110Mpa,延伸率A50≥6%,导电率≥52.6IACS;这一性能特别是导电率还是偏低的,在电工工业领域应用受到局限。因此,有必要在6063-T5挤压铝合金基础上开发一种高导电率的铝合金材料以扩大其在电子工业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电率的铝合金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导电率铝合金制造方法,包括依公知生产工艺依次进行的下述工序:配料、装炉、熔化、加中间合金、一次精炼、二次精炼、扒渣、取样预分析、成分调整、静置、圆棒铸造、锯切、均匀化处理、圆棒加热、挤压、在线固溶、锯切、人工时效和包装,所述配料工序中,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Mg0.62~0.66%、Si0.42~0.46%,余量为铝含量≥99.7%的铝锭;所述一次精炼和二次精炼工序之间加入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硼0.03~0.06%和铈0.03~0.06%;所述在线固溶温度为520~540℃ ;所述人工时效的温度为230±3oC,保温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2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浅层叠式渗碳淬火工艺
- 下一篇:一种芦荟伤口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