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1282.X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野浪亨;王建中;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诺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46 | 分类号: | D06M11/46;D06M11/71;D06M13/188;D06M11/5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除味抗菌防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过除味抗菌防污方法处理的织物。
背景技术
银离子的存在,被认为有很强的杀菌、消毒等功能。尤其是在光触媒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在紫外线照射的激发下,光触媒反应激发银离子,使得对有机物中产生强烈的催化降解功能,能够分解有机物,因而能具有灭杀菌、消毒、除臭、抗污等功能;同时由于光触媒物质吸收紫外线,因而具有抗老化的作用。上述的这种反应也可以应用到织物除味抗菌防污领域。
然而,用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光触媒材料,由于其强氧化性,使得对有机的基底材料具有破坏作用。因而当使用于有机的织物基料时,织物纤维易脆化,光触媒材料容易脱落。同样,银离子也很容易被其他物质氧化,生成黑色的化合物,失去杀菌、消毒效果。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尚未见到上述材料在织物服装上的成功运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经过新型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处理后,织物无脆化变质、无银离子氧化变黑、防污杀菌效果好并且长效,不存在使用普通光触媒材料的使织物纤维易脆化、影响织物质地、防污失效快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织物,该织物表面设有涂覆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后干燥形成的膜层,所述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包含TiO2-羟基磷灰石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
TiO2-羟基磷灰石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作为新型光触媒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空气净化等领域。其特点是由于羟基磷灰石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对TiO2的隔离作用,使得该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能直接附着于有机或无机基底的物件上形成一层牢固而有效的光触媒膜。本方案优选在光触媒材料中添加银络合物,实验证明添加银络合物可以生成银络合物负离子,如亚硫酸银负离子:[Ag(S2O3)2]3-等,这种负离子比较稳定,不容易被氧化变黑,并且可以增加光触媒材料的杀菌、消毒、除臭、抗污的能力。
EM(电子显微镜)证实,上述光触媒膜层不仅附着于织物的外表面,而且也可以附着在织物纤维上(即织物中能够与环境中的空气(水、汽)有充分交换的内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的质量配比如下:TiO2-羟基磷灰石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4~6%,树脂2~4%,醋酸银0.1~0.7%,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0.7-1.4%,余量为水。
作为优选,所述织物涂覆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的方式为浸渍或者喷涂。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使光触媒效应经济而高效地发挥其的功能,采用新型光触媒复合纳米材料和银络合物负离子,直接附着于织物上,不仅能利用光触媒效应有效地分解污染物质,而且能利用银络合物负离子,产生更强的杀菌、消毒等功能。经长时间实验证明,本方案织物无脆化变质、无银离子氧化变黑、防污杀菌效果好并且长效,不存在使用普通光触媒材料的使织物纤维易脆化、影响织物质地、防污失效快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织物,该织物表面设有涂覆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后干燥形成的膜层,所述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的质量配比如下:TiO2-羟基磷灰石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4%,水性无机树脂4%,醋酸银0.1%,硫代硫酸钠0.7%,余量为水。
实施例2:
一种织物,该织物表面设有涂覆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后干燥形成的膜层,所述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的质量配比如下:TiO2-羟基磷灰石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6%,水性无机树脂2%,醋酸银0.7%,硫代硫酸钠1.4%,余量为水。
实施例3:
一种织物,该织物表面设有涂覆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后干燥形成的膜层,所述除味抗菌防污复合剂的质量配比如下:TiO2-羟基磷灰石光催化复合纳米材料5%,水性无机树脂3%,醋酸银0.5%,亚硫酸钠1%,余量为水。
当时上述三个实施例织物为涤纶纤维时,做除去乙醛气体的光催化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4小时后,乙醛除去率均大于98%,比仅使用光触媒材料的效果提高了23%以上。在对加龄臭(Nonenal)除去的光催化评价试验中,2小时试验其除去率为82-8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诺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清诺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1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