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显微CT机X射线成像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0941.8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6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G02B2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李正清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显微 ct 射线 成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微CT机X射线成像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能够将X射线转化可见光谱的便携式显微CT机X射线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转化X射线为可见光并进行便携式显微CT系统设计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能够将X射线转化可见光谱的便携式显微CT机X射线成像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显微CT机X射线成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由微型X射线枪(1)、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X射线增强器(3)、被测物支架(4)、X射线闪烁器(5)、光学显微物镜(6)、可见光源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组成,其中,所述的微型X射线枪(1)、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X射线增强器(3)、被测物支架(4)、X射线闪烁器(5)、光学显微物镜(6)、可见光源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顺序排列设置。
所述X射线源(1)到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距离为L12,从X射线源(1)到X射线增强器(3)距离为L13,从X射线源(1)到成像物支架(4)的距离为L14;从X射线源(1)到可见光谱转换镜距离为L15;从X射线源(1)到光学显微物镜(6)距离为L16;从X射线源(1)到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距离为L17;从X射线源(1)到后物镜成像交汇点(8)的距离为L18;从X射线源(1)到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距离为L19。
所述微型X射线枪(1)为10-50Kv的X射线枪,射线强度为每秒1百万计量,射线枪的聚光孔径尺寸为2mm,聚光孔径采用碱土金属元素铍材料制成,射出的X射线形成120度角。
所述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由Al、Cu、Ag、Mo和W中任一种金属镀层片制成。
X射线增强器(3)由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Si3N4)表面基片组成,在所述表面基片上设置Ag或g的金属镀层同心环。
本发明的效果是:便携式显微CT机X射线成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由微型X射线枪(1)、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X射线增强器(3)、被测物支架(4)、X射线闪烁器(5)、光学显微物镜(6)、可见光源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组成,其中,所述的微型X射线枪(1)、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X射线增强器(3)、被测物支架(4)、X射线闪烁器(5)、光学显微物镜(6)、可见光源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顺序排列设置。
本发明便携式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机X射线转化可见光谱的成像系统,该X射线转化可见光谱成像系统可在便携式显微CT机上使用,达到可以经机器视觉处理算法后建立微小物体三维断层扫描数字图像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X射线增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便携式显微CT机X射线成像系统,由微型X射线枪1、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X射线增强器3、被测物支架4、X射线闪烁器5、光学显微物镜6、可见光源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组成,其中,微型X射线枪1、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X射线增强器3、被测物支架4、X射线闪烁器5、光学显微物镜6、可见光源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顺序排列设置。
X射线源1到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距离为L12,从X射线源1到X射线增强器3距离为L13,从X射线源1到成像物支架4的距离为L14;从X射线源1到可见光谱转换镜距离为L15;从X射线源1到光学显微物镜6距离为L16;从X射线源1到后物镜入光量控制孔7距离为L17;从X射线源1到后物镜成像交汇点8的距离为L18;从X射线源1到CCD成像器的成像平面9距离为L19。
微型X射线枪1为10-50Kv的X射线枪,射线强度为每秒1百万计量,射线枪的聚光孔径尺寸为2mm,聚光孔径采用碱土金属元素铍材料制成,射出的X射线形成120度角。
X射线入射条件控制孔2由Al、Cu、Ag、Mo和W中任一种金属镀层片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未经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9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柜前门自动闭锁开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公交车乘客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