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散余弦逆变换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80606.8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5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付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9/625 | 分类号: | H04N19/6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卢刚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散 余弦 变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多媒体技术开发领域,特别涉及视频、图像编解码器中的离散余弦逆变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二维的离散余弦变换(以下简称DCT)和离散余弦逆变换(以下简称IDCT)在许多图像和视频数据压缩应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实现多种多媒体压缩标准(例如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H.263、H.264、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系列协议)编解码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CT是把正交矩阵的时序变为频率信号,是一种近似于傅立叶变换的正交变换。这种变换具有输入序列的功率(平方和)同变换序列的功率相等的特点。也就是说,如果在某一地方由于变换导致功率集中的话,那么其它部分的功率将变小。图像信号具有在低频段时功率集中的特性,使高频率的功率变小。另外,人眼对高频段信号的视觉特性也不太敏感,利用这些特性,可对低频段部分进行细量化,而对高频段部分进行粗量化。
DCT先将整体图像分成N×N像素块,再对N×N块像素逐一进行DCT。由于大多数图像高频分量较小,相应于图像高频成分的失真不太敏感,可以用更粗的量化,在保证所要求的图质下,舍弃某些次要信息,这样,传送变换系数所用的数据率要大大小于传送像素所用的数据率。数据传送到接收端后,再通过IDCT变回到样值。这样做虽然会有一定的失真(也就是说这种压缩方式是有损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要求经压缩后的图像和原图完全相同,而允许有少量失真,只要这些失真不被人眼察觉就可以接受。这给压缩比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允许的失真愈多,可实现的压缩效率就愈高。
以N=8为例进行分析。二维8x8离散余弦变换和逆变换,分别完成的是数据从时域到频域,从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公式分别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