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80365.7 | 申请日: | 2012-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7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郭滨刚;山崎洋介;小迫照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篠田等离子体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J11/18 | 分类号: | H01J11/18;H01J1/70;H01J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包含平行排列的多个等离子管并具有前侧和背侧的等离子管阵列;
横跨所述等离子管在所述前侧上设置的多个显示电极;和
沿各所述等离子管各自设置的多个寻址电极;
各所述等离子管具有管、各部分间的厚度不同的放电辅助膜和荧光体膜,
其中
所述放电辅助膜设置在各所述管的内表面上,所述放电辅助膜在所述前侧的厚度大于在所述背侧的厚度,和所述荧光体膜形成于所述背侧的放电辅助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放电辅助膜包括从所述放电辅助膜的表面中部分地露出的氧化镁晶体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所述管包括具有长径和短径和平行于所述长径的一对平坦面的扁平玻璃管,所述一对平坦面之一用于所述等离子管阵列的前侧并设置有具有较大厚度的所述放电辅助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所述管包括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近似四边形截面的扁平玻璃管,和所述一对短边之一用于所述前侧并设置有具有较大厚度的所述放电辅助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仅在所述等离子管阵列的前侧的放电辅助膜中包括所述氧化镁晶体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将所述荧光体膜在支承在槽形荧光体支承体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下设置在所述具有较小厚度的放电辅助膜上。
7.一种用于等离子管阵列型显示装置的等离子管,其包括:
玻璃管,所述玻璃管具有扁平四边形截面并具有至少一对相对平坦面;
放电辅助膜,所述放电辅助膜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平坦面的内表面上,所述放电辅助膜在所述内表面的一个表面上的厚度比在所述内表面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厚度更薄;
荧光体膜,所述荧光体膜设置在所述内表面的一个表面上的所述较薄的放电辅助膜上;和
包封在所述玻璃管中的放电气体。
8.一种用于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要成为等离子管的各管的内表面上形成各部分间的厚度不同的放电辅助膜的步骤,
所述形成所述放电辅助膜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a)将放电辅助膜形成用材料液注入各管;
(b)在各管的显示面侧朝下的情况下,将包含所述材料液的各管水平静置预设的一段时间,以使放电辅助膜组分在所述显示面侧上沉淀变厚;
(c)将所述材料液的溶剂组分从各管中排出;和
(d)煅烧在所述显示面侧上沉淀的所述放电辅助膜组分以形成并固定在各管内表面下部上的厚度大于在各管内表面上部上的厚度的放电辅助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各自具有扁平截面的玻璃管的步骤,其中在将各扁平玻璃管水平静置和使各扁平玻璃管的一个平坦面朝下的情况下进行步骤(b),从而形成在所述平坦面上的厚度大于相对平坦面上的厚度的放电辅助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包含所述放电辅助膜形成用材料液的管放置在旋转器的水平转盘上,从而使所述管围绕所述转盘的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情况下,进行所述步骤(b);在旋转所述转盘的情况下进行步骤(c)。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放电辅助膜在前侧包括表面层和从所述表面层中部分地露出的氧化镁晶体颗粒,而在背侧仅包括所述表面层而无氧化镁晶体颗粒,所述表面层包括选自由MgO、CaO、BaO和Sr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和
所述荧光体膜形成于所述背侧的所述放电辅助膜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在所述放电辅助膜中的所述氧化镁晶体颗粒的直径大于构成所述放电辅助膜的所述表面层的膜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所述管包括具有长径和短径以及至少一对相对平坦面的扁平玻璃管,所述平坦面之一用于具有所述显示电极的所述前侧,另一平坦面用于具有所述寻址电极的所述背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所述管包括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近似四边形截面以及一对相对平坦面的扁平管,所述长边或所述短边分别位于所述等离子管阵列的前侧和背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篠田等离子体株式会社,未经篠田等离子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3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