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车架位置控制作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9209.9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2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翁应强;周清和;彭纲;黄辉;陈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15B15/02 | 分类号: | F15B1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车架 位置 控制 作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飞机车架位置控制作动器。
背景技术
车架位置控制作动器适用于多点式布局的大型飞机主起落架系统,如图1所示,通过调整车架姿态,实现飞机起落架的收起锁定和着陆滑行时的负载随动,同时提供合适的动态缓冲。US6279854B1中介绍了一种带缓冲功能的车架位置控制作动器,不过难以实现主起落的大角度收放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提供大角度收放起落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架缓冲功能同时可以大角度收放起落架的车架位置控制作动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车架位置控制作动器,包括液控单向阀(1)、第一安全阀(2)、第二安全阀(3)、单向阀(4)、单向阻尼阀(5)、阻尼阀(6)、液控方向阀(7)、筒体(8)、浮动活塞(9)、筒盖(10)和活塞杆(11);活塞杆(11)安装在筒体(8)中;浮动活塞(9)具有面积不等的两端,大端安装在筒体(8)中,小端安装在活塞杆(11)的空腔中;活塞杆(11)外侧安装有筒盖(10);筒体(8)中的浮动活塞(9)和活塞杆(11)形成空腔A,筒盖(10)和活塞杆(11)形成的空腔B;空腔A、空腔B中分别设有连通起落架放下接口DN的油口和起落架收起接口UP的油口;
飞机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经过放下接口DN进入液控单向阀(1)后流经单向阻尼阀(5)并进入空腔A,同时与第一安全阀(2)的出油口、第二安全阀(3)的进油口、液控方向阀(7)的控制口相连;飞机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经过收起接口UP进入单向阀(4)、阻尼阀(6)进入空腔B,单向阀(4)与阻尼阀(6)之间连接第二安全阀(3)的出油口,单向阀(4)与收起接口UP之间连接第一安全阀(2)进油口;空腔A和空腔B分别与液控方向阀(7)的两负载端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筒体(8)设有通气孔(13),浮动活塞(9)设有中空小孔(12),并与通气孔(13)相通。
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出的车架位置控制作动器可以实现将起落架车架大角度收放锁定功能,同时在飞机着陆滑行时实现负载随动,提供合适的动态缓冲,平衡前后轮胎载荷,广泛应用于大型飞机的主起落架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起落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筒体、浮动活塞和活塞杆不同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1:液控单向阀、2:第一安全阀、3:第二安全阀、4:单向阀、5:单向阻尼阀、6:阻尼阀、7:液控方向阀、8:筒体、9:浮动活塞、10:筒盖、11:活塞杆、12:浮动活塞小孔、13:筒体通气孔、14:第一耳环、15:第二耳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车架位置控制装置包括液控单向阀1、第一安全阀2、第二安全阀3、单向阀4、单向阻尼阀5、阻尼阀6、液控方向阀7、筒体8、浮动活塞9、筒盖10和活塞杆11;活塞杆11安装在筒体8中;浮动活塞9具有面积不等的两端,大端安装在筒体8中,小端安装在活塞杆11的空腔中,这样活塞杆11和浮动活塞9都可以在筒体8中运动;活塞杆11外侧安装有筒盖10;筒体8中的浮动活塞9和活塞杆11形成空腔A,筒盖10和活塞杆11形成的空腔B;空腔A、空腔B中分别设有连通起落架放下接口DN的油口和起落架收起接口UP的油口;
飞机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经过放下接口DN进入液控单向阀1后流经单向阻尼阀5并进入空腔A,同时与第一安全阀2的出油口、第二安全阀3的进油口、液控方向阀7的控制口相连;飞机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经过收起接口UP进入单向阀4、阻尼阀6进入空腔B,单向阀4与阻尼阀6之间连接第二安全阀3的出油口,单向阀4与收起接口UP之间连接第一安全阀2进油口;空腔A和空腔B分别与液控方向阀7的两负载端相连。
在液压力和负载力的作用下,浮动活塞9的大端可以在筒体8内相对运动,浮动活塞9的小端可以在活塞杆11内相对运动,活塞杆可以在筒体8内相对运动。
在实际连接时,筒体8上设有第一耳环14,活塞杆11上设有第二耳环15分别与车架的销轴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2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