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霉制剂与杀菌剂混用防治辣椒疫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8583.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3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泽;张艳丽;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N37/36;A01N31/16;A01P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剂 杀菌剂 混用 防治 辣椒 疫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木霉制剂与杀菌剂混用防治辣椒疫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疫病俗称“死秧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可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由于病原菌在病害流行期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短期内可迅速引起辣椒大面积死亡。辣椒疫病常规防控技术已难以有效控制,且易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公开号CN10241537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促进生长并防治辣椒疫病的杀菌剂及其应用,该杀菌剂根据重量百分比包括肉桂醛0.1~10%,乳化剂10~30%,氮酮0.1~10%,酒精20~50%,其余为水。该杀菌剂可用于防治辣椒疫霉和促进作物生长,但其使用了化学制剂且植物提取物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多年来,化学防治是生产实践中长期治理辣椒疫病的主要措施,但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加速发展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减量使用化学农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辣椒疫病的防治方面引入了生防制剂,尤其木霉生防制剂证明对辣椒疫病防治是有效的。我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棘孢木霉株(Trichoderma asperellum)CGMCC 6422,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达到70%左右。然而,虽然木霉菌具有腐生性、抗逆性和对病原菌具有持久拮抗作用,可长期存活在土壤中等特性,可减少土壤病原菌接种体数量,但对病害流行时期的病原菌作用显示了局限性。因此,从目前防治辣椒疫病 的杀菌剂中筛选高效药剂,同时这些杀菌剂对木霉生防制剂的菌丝、孢子萌发和孢子产生都无抑制作用,这也是本发明的核心内容。在木霉制剂防治的基础上,在病害流行期适当施用少量杀菌剂和较少的次数,可有效防治辣椒疫病,从而达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
木霉生防制剂与减量杀菌剂相结合防治辣椒疫病的技术迄今尚未报道,该技术在减少杀菌剂数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的流行,从而减少了损失;同时,减少了杀菌剂的污染和保护了生态环境。据此,本发明拟设计和创立了一种生物防治与农药相结合协同控制辣椒疫病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霉制剂与杀菌剂混用防治辣椒疫病的方法,用以解决辣椒疫病单纯生物防治不能控制病害流行的问题,同时减量使用化学药剂。
一种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木霉制剂与杀菌剂混用防治辣椒疫病的方法,辣椒的种植包括播种、育苗、移栽定植、栽培和采收;所述的方法包括:
(1)播种时,将辣椒种子与木霉制剂混合后播种;或者,在辣椒苗移栽定植时,施用木霉制剂;
(2)辣椒栽培期间,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施用杀菌剂;
其中,所述木霉制剂中的活性菌株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hz01,棘孢木霉Thz01的保藏号为CGMCC No.6422;
所述的杀菌剂为丁子香酚和双炔酰菌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棘孢木霉Thz01制备的木霉制剂在田间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在病害发生期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能减量杀菌剂的使用。木霉制剂一般由活性菌株和相应的辅料组成,辅料不仅作为载体,而且给菌株生长提供养分,防疫的关键在于活性菌株的选择。
本发明中,所述的棘孢木霉Thz01已保藏,保藏单位: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日期:2012年8月13号,保藏号:CGMCCNo.6422。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数据分析,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棘孢木 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8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