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钒高速钢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8306.6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8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南红艳;黄帅;胡佰林;郑喜平;尚显光;曹建彬;崔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56 | 分类号: | C22C38/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王宇杨;胡时冶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金属材料,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钒高速钢。
背景技术
高速钢是高速工具钢的简称,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化合物,高速钢除含有高的碳量外,还有大量的W、Cr、V、Mo等合金成分;合金和碳元素形成了大量的碳化物,使高速钢具有高硬度、高红硬性、高耐磨性和足够的韧性,极大地提高了其切削速度,高速钢的发明使切削中碳钢的速度由8m/min提高到大约30m/min;因此带来了机床工具行业的革命。
随着被加工材料的不断变化及生产加工的需要,人们不断改变高速钢的成分,先后出现了钴高速钢、高钼高速钢M1、钨钼高速钢M2、高碳高钒高速钢、加硫易切削高速钢、超硬高速钢M40系列。目前,高速钢常用于钻头、丝锥、锯条以及滚刀、插齿刀、拉刀等精密工具,尤其适用于制造复杂的薄刃和耐冲击的金属切削刀具。
高钒高速钢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钢种,高钒高速钢不含W,同时加大碳元素的含量,形成VC和V4C3,使高速钢得到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高钒高速钢以钒为主要添加元素,辅以铬钼等其他合金元素,充分利用钒碳化合物(VC)硬度高、形态好的特点来提高材料的韧性及耐磨性。作为新一代耐磨材料,高钒高速钢目前已被用于生产轧辊、锤头、球磨机衬板和转子体等多种耐磨件。
实践证明,高钒耐磨合金的韧性比高铬铸铁高,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3倍以上,裂纹敏感性比高铬铸铁低,性能价格比也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势必替代高铬铸铁,成为新一代高耐磨材料的主流。该合金可大大提高耐磨部件的使用寿命和主机运行效率,完全可替代各种用于磨料磨损工况的耐磨铸铁类材料。用高钒耐磨合金制造的破碎机锤头、轧钢机导轮、轧辊等,在工程机械、建材、矿山、电力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高钒高速钢,本发明所述的高钒高速钢成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碳(C)2.4%-3.0%,钒(V)5.0%-6.0%,铬(Cr)4.0%-5.5%,钼(Mo)4.0%-6.0%,镍(Ni)0.5%-1.0%,铌(Nb)1.0%-2.0%,硅(Si)0.4%-1.0%,磷(P)<0.04%,硫(S)<0.04%,余量为铁(Fe)。
碳(C)对钢的强度、硬度、淬透性以及耐磨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碳是形成碳化物的基本元素,碳的含量过低则碳化物少,耐磨性低,但是碳含量太高容易增大材料的脆性,所以碳元素的含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综合比较,碳含量控制在2.4%-3.0%。优选地,碳含量控制在2.5%-2.8%。
钒(V)对高速钢耐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有利于MC型碳化物的形成,提高钒的含量可获得大量尺寸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MC型碳化物,从而提高高速钢的耐磨性。本发明的高钒高速钢中的钒含量控制在5.0%-6.0%。优选地,钒含量控制在5.6%-5.8%。
铬(Cr)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与碳、铁形成多种化合物(Fe,Cr)3C,可显著提高耐磨性,同时固溶强化基体,在提高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而不降低冲击韧度,是耐磨材料的基本元素之一,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高温抗氧化、抗脱碳作用。本发明的高钒高速钢中的铬含量控制在4.0%-5.5%。优选地,铬含量控制在4.5%-5.3%。
钼(Mo)在高速钢中能形成足够的二次碳化物,通过高温固溶淬火获得高钼马氏体。同时,钼可以减小碳化物的尺寸,细化组织,从而提高合金耐磨性,本发明的高钒高速钢中的钼含量控制在4.0%-6.0%。优选地,钼含量控制在4.2%-5.7%。
铌(Nb)是一种强烈促进MC相形成的元素,添加铌的目的在于用铌取代钒参与MC型碳化物的形成,迫使钒固溶在基体组织中,以提高材料的二次硬化能力。钒、铌加入后,能明显提高亚共晶成分高速钢的耐磨性。本发明的高钒高速钢中的铌含量控制在1.0%-2.0%。优选地,铌含量控制在1.4%-1.9%。
镍(Ni)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降低其塑性,改善钢的低温韧性,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同时扩大奥氏体相区,是奥氏体化的有效元素,本发明的高钒高速钢中的镍含量为0.5%-1.0%。优选地,镍含量控制在0.6%-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8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强度微凝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拉伸层积膜和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