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喉镜照明系统及其控制喉镜照明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8138.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0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陈新云;包治云;陈东;陈永;胡健;郑九龙;彭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信电子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A61B1/267 | 分类号: | A61B1/267;A61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喉镜 照明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喉镜照明系统及其控制喉镜照明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喉镜属于内窥式设备,需在喉镜尾部配置照明灯,并且只有在照明灯能够正常照明的条件下,喉镜才能够应用于内窥工作,基于喉镜的这个特性,一般在产品中设置开关对产品进行控制。目前,市面上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喉镜来实现内窥;第一种方案是机械式,依靠塑料件的韧性,当开关打开后塑料件弹起,并顶住开关使其无法继续滑动,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不能检测工作阶段,特别是在使用前不能检验其功能好坏,这给紧急情况下使用带来一定的隐患;第二种方案是重复式,重复式方案虽然便于使用前检测,但是存在医生使用后进行消毒而后重复使用的可能,由于喉镜为内窥设备,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为此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喉镜亟待被研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喉镜照明系统解决了喉镜工作前照明电路不能进行检测及存在重复使用而易出现交叉感染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喉镜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灯;控制模块,用来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控,其内部写入有控制程序;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驱动模块,用于接受控制模块指令驱动照明灯启动及提升照明亮度;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通讯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交换的数据及控制模块在控制过程中生成的数据;控制开关,用于开启照明系统进行检测或正常工作;以及,用于给照明系统提供检测或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的电池。
优选地,本发明的喉镜照明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电压进行升压;电源管理模块一端与控制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的一端分别与控制模块的中断引脚及控制模块上的计数器的外部脉冲输入引脚连接。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该照明系统控制喉镜照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启动喉镜,控制模块对照明系统进行初始化;
B、接着,控制模块启动其上的定时器对此次照明灯的闪烁时间t进行计时,同时控制模块读取存储模块中存储的n、N和T;
C、控制模块将n加1后,判断n+1与N之间的关系及t与T之间的关系后,进一步判断喉镜是处于试用阶段、进入工作阶段或是已使用、进行终止程序;
其中,n为喉镜已试用次数,其初始值为零;N为喉镜试用时开机时间均小于T进入正常工作时的开机次数,其取值范围为3~10次,T为喉镜工作前最大闪烁时间,其取值范围为2~10秒。
优选地,所述步骤C的具体操作为:
a、当n+1<N时,控制模块给驱动模块一闪烁驱动信号,使其驱动照明灯闪烁,若在t<T时间内关闭喉镜开关,控制模块判定喉镜为试用阶段,控制模块令n=n+1后存储至存储模块;若在t=T时间时未关闭喉镜开关,控制模块判定喉镜为工作阶段,控制模块关闭计时器,并令n=N后存储至存储模块,同时给驱动模块一工作驱动信号,使其驱动照明灯正常照明;
b、当n+1=N时,控制模块判定喉镜为工作阶段,控制模块令n=N后存储至存储模块,控制模块给驱动模块一工作驱动信号,使其驱动照明灯正常照明;
c、当n+1>N时,控制模块判定喉镜已使用,控制模块给驱动模块一终止信号,使其驱动照明灯闪烁一下便熄灭。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初始化对象主要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的引脚电平、计时器以及通信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喉镜照明系统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正常工作前通过照明灯的闪烁来判断自身功能的好坏,解决了在紧急状况因其不能正常使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喉镜被使用后,控制模块能够通过内部的参数准确判断喉镜已被使用,而控制照明灯不能正常启动,使其只能正常照明一次,解决了喉镜被重复使用导致病人交叉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喉镜照明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采用喉镜照明系统控制喉镜照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信电子设备厂,未经成都华信电子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81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