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人像非实时联网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78053.2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3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屈景春;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人像 实时 联网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像识别的领域,尤其是一种动态人像非实时联网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动态人像识别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基于计算机应用的“智能识别”技术,它有别于目前已有的诸如人像考勤、门禁管理等“静态人像识别”技术的应用产品,其核心是在不干涉被识别人的行为自由前提下,实现对人像数据库中特定人员的识别锁钉,是人像识别产品能够应用到公共安全管理领域的一个必须的法律前提,也是能够达成实际应用成效的技术保障条件。
“动态人像识别”技术相对于“静态人像识别”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表象所见的对识别状态的差异性改变,最根本的是前者相比后者,在技术开发和应用设计方面增加了巨大的技术难度。具体来讲,就是静态人像识别,只要在算法上解决了人像面部的精确取点和识别时机械静止的“模型高度匹配重构”问题,就能够获得较好的识别效果;而动态人像识别,则必须要有效的解决了人像一定幅度的上、下、左、右偏转角度,一定光照条件变化的环境适应,人脸表情的夸张变化等等数百项与人像识别精度和人像识别误报控制之间难以两全调和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后,才能够达到“动态”条件下人像识别的技术要求。我们通过技术创新较好地解决了相关技术难点问题。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投入巨资,建成了覆盖大中城市主要公共区域的“天网”视频监控系统,而城市中广大的社会单位,特别是公安特行和重点管理单位内部电子监控系统的建设覆盖面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些视频监控资源的基础建设,已经为公共安全领域,应用包括人像识别在内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产品,去提升相关方面的公安工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基础。在具体应用中,也许只需要前期天网工程十分之一或几分之一的投入,就即可以将天网工程中有关的视频监控点提升为街面人像识别监控系统;同时还可以将相关社会单位逐步纳入组建成为遍布城区的人像识别治安管理系统,最终使各级公安局要搜寻查找的公共安全特定人员无处藏身!并且全社会的视频监控建设还将呈现继续加速态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人像非实时联网监控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态人像非实时联网监控系统,包括公安内部网、分局或派出所用户终端和大规模人像识别数据库工作站中心平台,公安局内部网输出端分别与分局或派出所用户终端和大规模人像识别数据库工作站中心平台信号连接,大规模人像识别数据库工作站中心平台输出端上连接有人像识别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服务器,当这一应用系统建成后,将能够为公安局的刑侦办案、治安挡获人员的甄别等具体公安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必将成为应用这一技术公安局的一项重要的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亮点工程,相对于实时联网监控识别系统的组网模式来说,这一组网模式的建设成本很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动态人像非实时联网监控系统,能够精确取点和模型高度匹配重构,其此监控系统的建设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动态人像非实时联网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框图。
图中1.公安内部网,2.分局或派出所用户终端,3.大规模人像识别数据库工作站中心平台,4. 人像识别服务器,5. 数据库管理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动态人像非实时联网监控系统,包括公安内部网1、分局或派出所用户终端2和大规模人像识别数据库工作站中心平台3,公安局内部网1输出端分别与分局或派出所用户终端2和大规模人像识别数据库工作站中心平台3信号连接,大规模人像识别数据库工作站中心平台3输出端上连接有人像识别服务器4和数据库管理服务器5。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8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