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7701.2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杰;李坤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7/02 | 分类号: | B65G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壳体 加工 运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零部件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加工时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运送差速器壳体时使用的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
背景技术:
差速器位于驱动桥内,是驱动桥的主要构成部分,由差速器左壳、差速器右壳、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组成,众所周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往往是不相等的,这就导致汽车左、右车轮轮胎的磨损不同,很容易出现轮胎磨损加剧现象,增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料的消耗,甚至导致客车转向和操纵性能恶化现象的发生,客车驱动桥内安装差速器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出现,保证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旋转角度,满足客车行驶的需要。在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加工时,通过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将差速器壳体在各个加工工位之间相互传递运送时,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的合理性不仅会直接影响整个差速器的质量,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会严重降低生产效率。
目前,传统的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存在以下缺点:
1、差速器壳体各个加工工位所用的机床前的踏板,采用台阶式踏板,工人在操作机床及装卸工件的过程中不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导致工人在操作与运转工件过程中要不停的上下,造成工人劳动强度的增加,且存在碰伤、踏空等安全隐患!
2、差速器壳体的运送方式采用无动力摩擦辊道,差速器壳体在无动力摩擦辊道上移动,依靠工件与辊道之间的滑动摩擦来运动,而且工件在辊道上一字排开,在转运过程中易产生磕碰,与辊道接触面造成损伤。
3、差速器壳体因形状不规则,无动力摩擦辊道的运转方式,差速器壳体底面与辊道接触,导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屑无法完全清理干净,且连续运转过程中难以兼顾加工人清理毛刺的时间及加工人自检时间。
4、差速器壳体在运转过程中,不论是吹枪直接将差速器壳体内的铁屑吹到地面,还是在差速器壳体下设置接收铁屑用的铁屑箱,都难以保证车间的整洁性,铁屑落在车间地面,易扎伤人。差速器壳体上所连带的切削液也会在吊装过程中洒在地面,不仅难以清理且使人易滑倒,存在安全隐患。
5、整个差速器壳体加工运输线,各个加工工位所用机床摆放杂乱无序,加工工人在吊起待加工工件后,往往需要绕过无动力摩擦辊道,甚至绕过几个加工工位才能到达自己的加工工位,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加工,很难实现一人操作多机,造成工人劳力及资源的浪费,吊装工件后运输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它是设计差速器壳体加工输送轨道,在输送轨道上设置盛放差速器壳体用的送料小车,在输送轨道的两侧设置踏板,在踏板的外侧设置差速器壳体加工有的各种机床,待加工的差速器壳体放置到送料小车上,随送料小车沿输送轨道移动,从而将差速器运送至各种加工机床,同时,整个踏板处于同一平面,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其中:包括踏板、主轨道、辅轨道、送料小车、上料平台、下料平台、行车及接油盘,主轨道及辅轨道平行设置,主轨道的外侧、辅轨道的外侧均设置有踏板,踏板的外侧为差速器壳体加工用机床,机床的上下料部位均设置有接油盘,主轨道及辅轨道上均设置有送料小车,待加工的差速器壳体放置在送料小车上,主轨道的一端设置有上料平台,主轨道的另一端设置下料平台,下料平台的两侧设置有接油盘,沿主轨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行车,所述的上料平台的高度、下料平台的高度、踏板的高度及接油盘的高度相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送料小车包括车架、滚轮、接料斗及储料箱,滚轮设置在车架的下端,送料小车通过滚轮设置在主轨道或辅轨道上,车架上部设置有接料斗,车架下部设置有储料箱,接料斗的顶板上设置有进料口,接料斗的下端与储料箱连通,进料口的边沿设置有垫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踏板包括支柱、踏板架及栅格板,支柱固定在地面上,踏板架设置在支柱的顶端,栅格板设置在踏板架的顶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接油盘包括盘体及栅格板,栅格板设置在盘体顶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主轨道及辅轨道上均设置有限位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沿主轨道的长度方向共设置六组行车轨道,前五组行车轨道上设置两台行车,第六组行车轨道上设置一台行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7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毛细管柱制备装置
- 下一篇:液化气体样品进样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