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除雾器环形齿针阴极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7109.2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海;马钊松;徐绍学;黄新兴;王文营;彭艳霞;罗培荣;苏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明利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41 | 分类号: | B03C3/41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阴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除雾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除雾器环形齿针阴极线。
背景技术:
电除雾(尘)器是以高压静电净化法来捕集废气中的雾滴或粉尘,其工作原理是含尘气体均匀地进入电场后,在电晕极附近产生电晕现象,使气体电离,电离后的气体中存在大量的电子和离子,这些电子和离子与进入电场的雾滴(粉尘)结合成带点粒子,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聚集于电除雾(尘)器的阳极和阴极,在振打和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落,通过排液口(排灰装置)排出,净化后的气体达标排入大气。
相对于其他其它气体净化装置,电除雾(尘)器因其具有除雾率高、性能稳定、压降小等优点,在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及钛白粉生产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是烟气净化流程中的主要设备。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电除雾(尘)器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电除雾(尘)器的阴极线。阴极线是电除雾器的重要部件,目前市场上的阴极线主要有螺旋形阴极线、麻花形阴极线、杆状针刺阴极线、管状芒刺形阴极线、星形阴极线、锯齿形阴极线等结构形式,其缺点是强度差,易断裂,放电点少,耐腐蚀性能差,造价高,使用寿命短,除雾效果不理想。
螺旋形阴极线具有放电均匀、电场击穿电压高、适用收集细灰尘、安装方便等特点。但是,普通螺旋阴极线实质上是一种拉伸弹簧,螺距很小或者为零,在安装时要将其拉成螺距非常大的状态,超出弹簧材料的屈服极限,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而断裂,造成阴阳极短路从而迫使电场停止工作。
麻花形阴极线具有电场击穿电压高、放电均匀、安装方便等特点。但是,普通麻花形阴极线由于线形细小导致强度、刚性较弱,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容易断线等问题。
杆状针刺阴极线由于具有牢固性好、价格适中、放电强度大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它的钢针多采用圆形尖针或平针,钢针与针杆的圆钢之间多采用钻孔紧配合或电阻焊固定。钻孔非常废工时,电焊时圆形针与圆形针杆是点接触,接触面太小可能会影响焊接强度,阴极线在电除尘器中运行时要承受长期的振打冲击,因此针刺与针杆之间的焊接要求高。
管状芒刺形阴极线的优点是起晕电压低,放电强烈且电流密度大。缺点是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且此类阴极线的芒刺是采用在钢管上径向焊接的方式,在电除尘器长期高温及强烈振打下经常发生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除尘效果。
星形阴极线优点是电流密度分布比较均匀,缺点是起晕电压较高。
锯齿形阴极线通常由扁平的金属材料制成,其放电体为两侧对称或交错分布的锯齿,这种类型的阴极线放电点较少,强度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阴极线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放电点多、放电均匀、强度高、耐腐蚀、价格低的电除雾器环形齿针阴极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除雾器环形齿针阴极线,包括阴极棒、接线端、螺母、环针,其特征在于:阴极棒为实心圆形金属,于阴极棒上平行间距设置环针,环针由数个齿针组成,阴极棒两头的接线端为螺纹结构,接线端配置紧固用螺母。
以上所述的阴极棒棒长为1~8m,阴极棒的直径4~12 mm。
以上所述的齿针设置4~10个。
以上所述的齿针锋高为2~5mm。
以上所述的齿针平行间距为20~50mm。
以上所述的阴极棒材质为不锈钢或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电除雾器阴极线的环针与阴极棒在加工制造时即连为一体,并非后期焊接上去的,非常牢固,因此不存在长期使用而发生脱落的情况,保证了电除雾器的高效运行。
2、本阴极线采用齿针尖端组成环形放电结构,放电点多、放电均匀、除雾效果好。
3、本阴极线的接线端采用螺母固定于除雾器的阴极框架上,安装方便。
4、本电除雾器阴极线是由实心圆形金属整体加工,根据处理气体介质的不同可选择不锈钢、铅等材料制作,强度高、耐腐蚀,可有效解决电除雾器运行过程中阴极线经常断线的问题。
5、本阴极线加工容易,运行时间长,电除雾效果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环形齿针阴极线的结构局剖示意图。
图中标识:1、阴极棒;2、接线端;3、螺母;4、环针;5、齿针;6、齿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明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明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7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