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水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6828.2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国;马立青;杜辉;王振波;于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48;C08G18/12;C08L75/08;C08K5/521;C09K3/10;C09K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余化鹏 |
地址: | 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聚氨酯 灌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疏水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阻燃型聚醚多元醇、有机共溶剂、缓聚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增塑剂和阻燃剂;
其中,所述的异氰酸酯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或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所述的聚醚多元醇包括官能度为2~4、数均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的阻燃型聚醚多元醇为官能度3、数均分子量为300~600的聚醚多元醇;
所述的有机共溶剂为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和乙二醇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阻燃剂包括三(2-氯异丙基)磷酸酯、三(2-氯乙基)磷酸酯和三(2-氯丙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步骤包括:
(1)将聚醚多元醇和阻燃型聚醚多元醇进行脱水脱气处理,降温至35~45℃后加入异氰酸酯,在80~85℃温度条件下反应2~3小时,制得聚氨酯预聚体,该聚氨酯预聚体的异氰酸酯含量NCO%为20~30%;
(2)加入有机共溶剂、缓聚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增塑剂和阻燃剂,搅拌均匀,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较佳的,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由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型聚醚多元醇为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其型号分别为DJ-21、DJ-22和DJ-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型聚醚多元醇的添加量为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20%以下,但不为0;较佳的,所述的阻燃型聚醚多元醇的添加量为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10~20%;所述百分比为占聚醚多元醇的质量百分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剂的添加量为所述的聚氨酯预聚体质量的2~10%;
所述的有机共溶剂的添加量为所述聚氨酯预聚体质量的2~5%;
所述的缓聚剂包括磷酸和/或苯甲酰氯;所述的缓聚剂的添加量为占聚氨酯预聚体质量的200ppm~400ppm;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包括水溶性硅油和/或吐温80;较佳的,所述的水溶性硅油为嵌段共聚物,更佳的,所述的水溶性硅油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1000;较佳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预聚体质量的1~4%;
所述的催化剂包括叔胺类催化剂;所述的叔胺类催化剂为三乙胺、三乙烯二胺和二甲基苄胺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的,所述的催化剂的添加量为占所述的聚氨酯预聚体质量的0.1%~2%;
所述的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的,所述的增塑剂的添加量为所述聚氨酯预聚体质量的12~25%;所述百分比为占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型号为MDI-100;所述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型号为PM-2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脱水脱气处理前,升温至100~1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脱水脱气处理的时间为2小时~3小时。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疏水性聚氨酯灌浆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疏水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其质量指标如下:固含量≥85wt%;25℃下与5%水接触后的固化时间为≦800s;25℃的粘度为≦1000mPa·s;发泡率≥1000%;抗压强度:≥6MPa;氧指数:≥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68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套口机
- 下一篇:基于3D打印技术的钕铁硼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