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业务带宽测试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6395.0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5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良;种璟;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业务 带宽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带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带宽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已有数据显示,全球宽带网络用户数突破6亿,中国宽带用户数达到1.64亿,位居全球第一。如何评估网络的数据业务质量,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是运营商提高业务质量的一大课题。衡量用户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网络的上传和下载速率。
当前带宽测试的测试方法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测速服务器接收测速请求;
其中,该测速请求可以由用户通过浏览器/插件/客户端发起。
步骤2、测速服务器创建资源对象;
步骤3、浏览器/插件/客户端请求测试对象发起测试;
步骤4、测速服务器根据后台配置发起资源上传和下载测试;
步骤5、测试结束后,浏览器/插件/客户端发起请求到测速服务器获取上传和下载速率;
步骤6、在浏览器/插件/客户端展示测试结果给用户。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线程上传、下载测速服务器上的资源文件,至文件下载完成或达到测试时间限值而停止。利用文件大小与总传输时间的比值来表征平均上传/下载速率,由于这种方式没有考虑测试时的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等状况,一律采用固定线程数进行下载,不能体现出用户当前网络所能提供的最大业务速率,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带宽测试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网络带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带宽测试方法,包括:
分别确定理想网络带宽和业务估算带宽;
根据所述理想网络带宽和业务估算带宽之间的差值,确定网络质量等级;
在预设的网络质量等级与初始线程数量的对应关系中,查找确定出的网络质量等级对应的初始线程数量;
根据确定出的初始线程数量,采用预设算法确定最大可用业务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带宽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分别确定理想网络带宽和业务估算带宽;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理想网络带宽和业务估算带宽之间的差值,确定网络质量等级;
查找单元,用于在预设的网络质量等级与初始线程数量的对应关系中,查找确定出的网络质量等级对应的初始线程数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出的初始线程数量,采用预设算法确定最大可用业务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带宽测试方法及装置,首先确定出理想网络带宽和业务估算带宽,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值确定当前网络质量等级,之后在预设的网络质量等级与初始线程数量的对应关系中查找确定出的网络质量等级对应的初始线程数量,根据确定出的初始线程数量,采用预设算法来确定用户的最大可用业务带宽。上述过程中,由于根据网络当前的传输状况确定初始线程数量,其能够反应用户当前网络所能提供的业务速率,从而,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带宽测试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发起业务带宽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带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业务带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带宽测试方法及装置。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带宽测试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分别确定理想网络带宽和业务估算带宽;
其中,理想网络带宽为用户网络在理想状态下(例如无网络丢包状态下)的最大网络带宽,业务估算带宽为业务测试(如HTTP、TCP或者UDP类业务)得到的网络带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6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