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耦合器结构及由其制成的无极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5994.0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7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敬昕 |
主分类号: | H01J61/52 | 分类号: | H01J61/52;H01J6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器 结构 制成 无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耦合器结构及由其制成的无极灯,尤指一种体积小、绝缘佳,且散热效果优异的耦合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现有应用于无极灯的耦合器结构,乃如图1所示,其耦合器3主要包括:一铁芯组32、一线圈组31及一壳罩组33;其中所述铁芯组32是由二具有相对开口(可为半圆形)的铁芯321、322所组合而成,而所述线圈组31为二缠绕于所述二铁芯321、322周侧的线圈311、312,而所述壳罩组33亦可为二具有相对开口(可为半圆形)的壳罩331、332,且所述二壳罩331、332可以开口相对组合,以形成一可容纳上述铁芯组32与线圈组31的容置空间;于实际应用时,所述铁芯组32的二铁芯321、322是可套合于一灯管4的的束套部41位置,且利用所述壳罩组33除可将所述二铁芯321、322结合成一环形外,亦可将所述二铁芯321、322固定于所述灯管4的束套部41上,并通过所述线圈组31的二线圈311、312于通电后,可产生磁场作用于所述灯管4。
然而,上述传统具有铁芯组32的耦合器3结构,其不但整体的体积较大(一般铁芯的厚度约为1.2cm至1.5cm之间),且其由于线圈311、312与铁芯321、32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散热效率较差,不易发散所述线圈311、312所产生的热量,而常有工作温度过高的情形发生,再者,由于所述线圈311、312系缠绕设置于所述铁芯321、322的外周侧,因此常有与所述壳罩331、332接触摩擦的机会,造成线圈311、312(漆包线)表面磨损而影响其绝缘性的情形,此为传统耦合器3结构应用上的缺失,亦为其使用上不易突破的瓶颈。
有鉴于现有无极灯的耦合器结构于应用上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所述些缺点研究改进的道,终于有本发明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器结构及由其制成的无极灯,其可有效减少所需的厚度,进而缩小整体的体积,以利于满足设计上的精巧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器结构及由其制成的无极灯,其由于线圈周侧是受包覆体的包围,因此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进而降低整体的工作温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器结构及由其制成的无极灯,其由于线圈周侧是受绝缘的包覆体加以包覆,因此具有较佳的绝缘特性,可有效避免漏电情形发生,确保使用安全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种耦合器改良结构,所述耦合器包括::一包覆体组,包含至少一绝缘且导热的包覆体;一线圈组,至少具有一环绕设置于所述包覆体内的线圈,并可对所述线圈通电。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是由具有相对开口的二包覆体所组成,且所述线圈组亦是由二设置于各包覆体内的线圈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是由二半圆环形的包覆体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的外周侧设有一具导磁性的壳罩组。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壳罩组是由具有相对开口的二壳罩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壳罩组是由二半圆环形的壳罩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的所述多个包覆体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凹孔。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是由具陶质成份的材料组成。
本发明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另包括一种无极灯的结构,其至少包括:一灯管,于所述灯管的至少局部周侧设有一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具有一包覆体组,所述包覆体组包含至少一绝缘且导热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内部设有至少一可通电的线圈组。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是由具有相对开口的二包覆体所组成,且所述线圈组亦是由二设置于各包覆体内的线圈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是由二半圆环形的包覆体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的外周侧设有一具导磁性的壳罩组。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壳罩组是由具有相对开口的二壳罩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壳罩组是由具有相对开口的二壳罩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壳罩组是由二半圆环形的壳罩所组成。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的所述多个包覆体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凹孔。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包覆体组是由具陶质成份的材料组成。
本发明可有效减少所需的厚度,进而缩小整体的体积,以利于满足设计上的精巧需求、可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进而降低整体的工作温度、可有效避免漏电情形发生,确保使用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敬昕,未经陈敬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5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