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菌保温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5906.7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4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奎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28/14;C04B2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板,特别涉及一种防菌保温板。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而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很大的比例,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建筑能耗起到节能的作用。传统的保温板存在强度低、干燥收缩开裂以及塌陷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菌保温板。
本发明原料重量配比如下:石膏为28~30份,石灰为15~17份,活性煤矸石粉为9~11份,纳米氧化锌溶液为5.5~6.5份,石膏发泡剂为3.5~4.5份,聚己内酯纤维为2~3份,有机硅憎水剂掺量为0.4~0.8份,苯丙乳液掺量为1.7~1.8份,促凝剂硫酸铝掺量为1.3~1.5份,早强剂氯化钙掺量为2份,水掺量为25~28份。
本发明最佳原料重量配比如下:石膏为29份,石灰为16份,活性煤矸石粉为10份,纳米氧化锌溶液为6份,石膏发泡剂为4份,聚己内酯纤维为2.5份,有机硅憎水剂掺量为0.6份,苯丙乳液掺量为1.7份,促凝剂硫酸铝掺量为1.4份,早强剂氯化钙掺量为2份,水掺量为26.8份。
本发明制作步骤包括:
(1)制作原料
1、制作活性煤矸石粉
将大块煤矸石用颚式破碎机破碎成尺寸为3mm~5mm的小块煤矸石后,在电阻炉中加热到750℃、保温2小时;冷却后采用球磨机球磨1小时,得到活性煤矸石粉。
高活性煤矸石粉的活性,不仅与煤矸石的预先热活化处理有关,也与对煤矸石采取物理活化(如球磨时间等)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煤矸石粉的活性越高。
2、制作纳米氧化锌溶液
将氨水滴加到硝酸锌溶液中,使溶液体系pH值大于9,再用漏斗取得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物多次,直至体系的pH值接近7;保持温度为50℃,向沉淀中逐次加入浓度为0.95mol/L硝酸溶液搅拌,至体系pH值到3.5~4.1之间,即可得到纳米氧化锌溶液。
(2)制作泡沫浆料
将一半水加入石膏发泡剂在发泡机内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10~250r/min,搅拌时间为2min。
(3)混料
在料斗里依次加入石膏、石灰、活性煤矸石粉、聚己内酯纤维、有机硅憎水剂、苯丙乳液、促凝剂硫酸铝、早强剂氯化钙和剩余的水,搅拌3~4min,然后再加入纳米氧化锌溶液搅拌1min,最后加入泡沫浆料,搅拌速度为80~120r/min,搅拌时间为5min。
(4)浇注入模
(5)静停
采用干热静停,将胚体置于窑内,打开窑顶的排气孔,排除潮气,再将蒸汽通入干热管内,通过干热管道的散热,提高窑内温度,温度达到50~60℃,使胚体脱水,产生一定的初期强度。静停时间为16~36小时。
静停目的是使胚体在蒸汽养护前逐渐脱水,并获得一定的蒸前稳定,以能承受蒸汽养护过程中的蒸汽冲击和温差引起的变形,以保证保温板的质量。
(6)养护
包括三个阶段:
1、升温。升温至100℃,升温速度为15℃/h。
2、恒温。保持温度100℃,时间为14~15h。
3、降温。100℃降温至40℃,降温速度为15~20℃/h。
(7)脱模
保温板硬化后经移坯机自动脱模。
(8)切割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切割保温板。
发明原理如下:
纳米氧化锌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且在光照下的杀菌效果更好。
表1早强剂氯化钙掺量对保温板抗压强度的影响
表1为早强剂氯化钙掺量对保温板抗压强度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掺量较低时保温板的抗压强度随早强剂氯化钙掺量增加而提高,但当早强剂氯化钙掺量超过2份时,保温板的抗压强度开始下降;另一方面,早强剂氯化钙掺量小于1.4份时,因为凝固后的料浆不能及时硬化,浇注体保温板比较容易塌模,因此,确定早强剂氯化钙最佳掺量为2份。
表2促凝剂掺量对保温板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奎,未经朱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5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