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光触媒空气净化水性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3769.3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宋中南;石云兴;张卫东;宋建荣;李艳稳;屈建;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12;C09D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朱丽岩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触媒 空气净化 水性 内墙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触媒涂料,以及这种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使用,为现代人创造除了时尚美观、方便舒适生存空间。在近二十年中,现代人因生活和工作形态的改变,在室内环境的时间日益延长,许多人几乎9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于是由新材料中含有的多种有害化学成分,所导致大量“病态建筑”,以及患“建筑病综合症”、“大楼并发症”和“多种化学物过敏症”的人数不断增大。人们发现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特别是化学合成建材被广泛使用,高档家具、家用电器纷纷进入家庭和办公室,香料、化妆品、上光剂、 空气清新剂、杀虫剂和洗涤剂等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从种类上或数量上都不断增加, 从而导致室内空气品质严重下降。在非工业性室内环境中,可以见到50~130 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尽管它们都以微量痕量水平出现,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关于TiO2电极上光分解水的论文,这一事件是人类探索去污技术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光触媒时代的开始。从这一时刻起,来自材料、化学、物理等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便开始了一个新领域的研究,那就是光触媒氧化法即通过太阳能来降解去除污染物。研究表明,光触媒材料能有效的降解环境中的VOC,并能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环保材料之一。
最近几年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不对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以“光触媒”冠名的产品层出不穷。但因为相关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相对落后,各种品质低劣的光触媒喷剂、涂料充斥着内墙涂料市场。这些产品主要存在光催化活性低(无法达到满意的光催化降解活性)、附着力较差、抗老化性能差。光触媒涂料能在光的激发下产生很强的氧化性,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对涂料的成膜物质进行分解,使涂层发生开裂、脱落、变色的破坏。另外,光触媒活性成分通常为纳米级颗粒,传统的分散方法通常需要使用有机溶剂预分散,不但给室内空气带来了新的污染,并且在制备好的涂料中极易团聚,使光触媒作用失效。
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光触媒产品通常仅仅使用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作为光触媒剂,虽然这种物质在某一波长的紫外光下活性较强,但对响应范围较窄,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降解速率缓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光触媒空气净化水性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现有光触媒涂料光催化活性低、附着力较差、抗老化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光触媒剂降解速率缓慢,以及有机溶液稀释剂污染环境,使光触媒作用失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复合型光触媒空气净化水性内墙涂料,它的原料组成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
光催化填料 5.5~22.3%;
聚氨酯乳液 25~65%;
丙二醇苯醚 1~6%;
分散剂 2~6%;
稳定剂 2~4%;
润湿剂 1~2%;
水 20~60%;
防霉剂 1.5~4%;
消泡剂 1~2%;
流平剂 0.5~2%;
增稠剂 0.5~1%;
所述光催化填料是由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按重量比5~9﹕1~5配合纳米氧化锌或纳米二氧化锡构成。
所述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粒径为20~ 200nm;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径为5~100nm;所述纳米二氧化锡的粒径为5~100nm。
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
所述稳定剂为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或二者的混合物。
所述润湿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所述防霉剂为氯酚钠涂料专用防腐防霉剂。
所述消泡剂为金属皂型消泡剂或聚硅氧烷类消泡剂。
所述流平剂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所述增稠剂为聚氨酯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37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灭弧室固封极柱的绝缘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户外高压交流自动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