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2430.1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5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姜振胜;叶林;余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2 | 分类号: | B0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配药装置是化工行业必不可缺少的装置,现阶段大部分化工厂配药采用的是直接搅拌配药方式,配制粉状药剂时有大量药剂分散到空气中,药剂不但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且严重的影响了配药工人的工作环境及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配药装置,该配药装置使用简单方便,且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改善工作环境。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效环保的配药装置,包括储药罐;所述储药罐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一加药口;
所述盖板上连接一隔板,所述隔板向所述储药罐的底部延伸且与该底部之间设有间距,所述隔板将所述储药罐分隔成隔间a和隔间b,且所述隔间a的容积小于所述隔间b的容积,所述隔间b内设有搅拌器;
所述配药装置还包括一文丘里管、泵、配管a和配管b;所述文丘里管的顶部分别与所述配管a和所述配管b相连通,所述配管a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隔间a内且与所述泵相连接;所述配管b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盖板与所述隔间b相连通。
上述的配药装置中,所述加药口上可设有溜槽,便于粉料药剂的加入。
上述的配药装置中,所述配药装置还包括一引风机和配管c,所述引风机通过所述配管c和所述盖板与所述隔间a相连通。
上述的配药装置中,所述隔间b对应的所述盖板上设有人孔,以便于对隔间b进行清洗和清理。
上述的配药装置中,所述隔间b内设有液位感应器,以监测液位。
上述的配药装置中,所述文丘里管设于所述隔间a对应的盖板上,可使该配药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装置中文丘里管的设置,可使本发明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进而工人的身体得到的保障,药剂的利用率也有效的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配药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配药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1储药罐、2文丘里管、3搅拌器、4液下泵、5溜槽、6引风机、7盖板、8隔板、91,92,93配管、10人孔、11隔间a、12隔间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环保的配药装置包括一储药罐1;该储药罐1上设有盖板7;该盖板7上连接一隔板8,该隔板8向储药罐1的底部延伸且与该底部之间留有间距,该隔板8将该储药罐1分隔成隔间a11和隔间b12,且隔间a11的容积小于隔间b12的容积,隔间b12内安装有搅拌器3,用于药剂与溶剂的混合;隔间b12对应的盖板7上设有一溜槽5和人孔10,溜槽5的设置便于粉状药剂的添加,人孔10的设置便于对隔间b12进行清洗和修理;隔间b12内设有液位感应器(图中未标),用于监测液位;该配药装置还包括一文丘里管2,该文丘里管2设于隔间a11对应的盖板7上;该文丘里管2的顶部分别与配管a91和配管b92相连通,且该配管a91的另一端延伸至隔间a11内且与一液下泵4相连接,配管b92的另一端通过盖板7与隔间b12相连通;该配药装置还包括一引风机6,该引风机6通过配管c93和盖板7与隔间a11相连通,当引风机6开启时,隔间a11内产生负压,能够保证隔间b12中的粉尘进入文丘里管2中,然后溶解在水中,实现了对药剂粉尘的回收。.
本发明提供的配药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向储药罐1内注入水,使其没过隔板8的下缘;然后由液下泵4引水至文丘里管2中,同时启动引风机6,此时文丘里管2的顶部和隔间a11的空间内产生较大负压;此时通过溜槽5向隔间b12中加入需要配置的粉状药剂,启动搅拌器3;此时,分散在隔间b12空间里的药剂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配管b92进入至文丘里管2中,进而与溶解在文丘里管2中的水中,即实现了对药剂的回收,药剂利用率得到提高;药剂添加完后向隔间b12中加水,液位感应器显示所需液位,停止相关设备,配药完成。该过程中,引风机6的一端与隔间a11相连,另一端与大气相连,带有粉尘的气体经过文丘里管2后能够保证无粉尘漂浮,经过洗涤的气体不能在隔间a11中累积,引风机6启动后将隔间a11中的气体排至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固件
- 下一篇:废水循环利用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