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用耐盐菌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2344.0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魏明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明重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用 耐盐菌 生产 方法 | ||
所属领域
耐盐菌的生产属生物工程领域
技术背景
我国从传统农业进入“化肥农业”时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翻番,粮食和经济作物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化肥立下汗马功劳。
由于“工业文明”消耗了大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破坏了土壤结构,生态环境脆弱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发展进入“生态文明”时期。
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核心是:农业生态化,同时农业机械化,农业管理现代化,也是不可少的内容,但是本质问题是农业生态化。
我国当前农业90%以上用的是化肥,我国每年所需化肥1.5亿吨左右。
中国合成氨生产消耗了国内生产的50%无烟块煤和31%的天燃气产量。如果按照现有的化肥发展速度,则中国天然气的产量只能满足55%的化肥产量的需求,而化肥需求对无烟煤块的需求几乎等于现有无烟块煤的全部产量。同时,中国的磷矿、钾矿资源危机已经开始出现,中国磷矿消费超过1亿吨标矿,现有磷矿资源中富矿只能利用10年左右。我们的钾矿资源也非常匮乏,目前国内钾肥市场已被国外占领80%以上。
化学肥料作为一种高耗能产业,以及具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的特点并受磷、钾矿资源匮乏,农产品安全的限制,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10年前已经不再以化学肥料为主了。我国将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未来的化肥产量将逐渐减少,农业用肥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将成为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型肥料之一。
我国农业现状连续十年粮食、经济作物增产,但必须看到10年来农作物增产,对化肥和农药依赖性。这条老路,不能走了,是一条不归路。
由于当前土壤退化严重,耕地盐碱荒漠化过半,要改变生产发展方式要调整结构,经济发展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
我国土地碳氮比严重失调,半个世纪以化肥为主,很少用有机肥,秸杆过腹还田是少数。由于碳氮比失调,土壤固氮能力下降,70%的氮肥进入环境,最后进入地下水,空气,固化在土壤中,造成巨大浪费和危害,产生严重后遗症。
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太低,全国平均在1%以下,发达国家土壤有机质在4-7%。因为土壤缺乏有机质,土壤失去保水、保肥能力、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土壤有益菌含量低,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限,社会经济发展三条链要平衡发展,(植物链、动物链、微生物链),往往被忽视的是微生物链。2009年国务院45文件强调了,生物工程要作为社会支柱产业来发展。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温家宝总理指出:“微生物技术,是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
总之,发展生物肥料是现代农业的出路。
发展生物肥当前存在的问题:
1有益菌寿命短,退化快,成本高;
2手工做坊多,现代规范化生产少。
总之,生物肥发展滞后瓶颈在“有益菌发展滞后。”解决的办法之一,这就是发明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种农用耐盐菌的生产方法。
耐盐菌和嗜盐菌都能在盐水里长期生存,但耐盐菌却在无盐环境中生存更佳、这是广域嗜盐菌和极端嗜盐菌不具备的。
耐盐菌的特点:寿命长,耐恶劣环境,退化慢,能分解有机质和多种有害物质,分泌代谢多种酶,成为自己的保护膜,耐盐碱腐蚀,保护DNA存活、成率低,用途广泛。以上特点是其他菌不具备的。
这里提供耐盐菌的培养基风化煤、褐煤、泥炭。和耐盐菌生产方法。
一种耐盐菌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选择粉碎过100目筛的风化煤或褐煤、泥炭1000克放进容器中;
2、将嗜盐菌(浓度:1.1×108)100克放入600克无菌水中搅匀;
3、将700克含嗜盐菌的水放进1000克风化煤(或褐煤、泥炭)容器中搅匀;
4、把1700克含菌风化煤(或褐煤、泥炭)放进培养箱中,温度25°~35℃,湿度75℃~85℃,适量供氧,培养箱光照用日光灯500勒克其,照射72小时,培养完成,得到400亿/克左右的嗜盐菌,因为广域嗜盐菌和极端嗜盐菌在无盐环境中一段时间细胞膜破裂自溶了,剩下不自溶的就是耐盐菌了;
6、风化煤,褐煤含腐植酸应在35%以上为宜。泥炭含腐植酸应在20%以上为宜。(重量比)
菌种来源: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域区盐湖采集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明重,未经魏明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