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新型气体扩散装置的氧气湿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1500.1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则广;徐结兵;陈荣昌;杨青;钟南山;符国富;陶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012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气体 扩散 装置 氧气 湿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气湿化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氧气能够被充分湿化且噪音低的具有新型气体扩散装置的氧气湿化器。
背景技术
存在低氧血症等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氧疗。为了避免气道干燥,氧疗时,吸入肺内的氧气必须充分湿化。所以在医用供氧系统和给氧装置中间连接有一氧气湿化器,氧气湿化器包括一湿化瓶,湿化瓶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氧气从进气接口进入,通过进气管进入湿化瓶内的水面下,再经由与湿化瓶连通的出气接口进入给氧装置供病人吸入。
现有技术中,氧气经进气管直接通入水中或通过简易的气体扩散装置后进入水中,造成大量不均匀的气泡,氧气冒泡声音较大,并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产生一定的噪音污染,夜间尤为明显,影响睡眠;同时当氧气流速较大时,当吸氧流速高时,氧气流会携带湿化液水珠进入人体,氧气流中的水珠让患者难受、甚至不愿意接受继续氧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气体扩散装置的氧气湿化器,其通入氧气后在水中产生大量均匀的小气泡,使氧气能充分湿化、并保证经湿化的氧气流不含水珠且有效降低氧气湿化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型气体扩散装置的氧气湿化器,包括有一湿化瓶,所述湿化瓶包括有湿化内腔,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一进气管,该进气管容置于湿化内腔中,所述进气管底端设置有一气体扩散装置,该气体扩散装置位于湿化内腔底部,所述气体扩散装置包括有扩散件、导流件以及底盖,所述导流件安装于扩散件内部;所述扩散件与导流件之间设置有一缓冲腔;所述底盖合盖于扩散件和导流件底部;该导流件设置有复数个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等距间隔排列;所述导气孔的孔径为1~5mm;所述扩散件为多孔质烧结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孔质烧结体的孔径为1微米至100微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盖中部一体延伸出一中空螺旋头,该中空螺旋头底部设置有通孔,该通孔通过中空螺旋头的中空部与进气管连通,该进气管底端为螺母结构,该螺母结构与中空螺旋头相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气管设置有一挡板,该挡板与导气管一体成型,该挡板抵抵挡住扩散件上方并与底盖合力将扩散件及导流件固装于进气管底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湿化瓶顶部设置有一可防止因出气口或过滤装置堵塞而造成炸裂湿化瓶的保险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口与湿化内腔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该氧气湿化器通过气体扩散装置的优化设计,使其通入氧气后在导流件和扩散件的作用下,氧气流在水中产生大量均匀的小气泡,使氧气能充分湿化、并保证经湿化的氧气流不含水珠且有效降低氧气湿化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同时能够有效防止氧气流速过大时,氧气流会携带湿化液水珠从出气口中进入人体内,对患者在氧疗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该氧气湿化器具有湿化效果好、噪音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极具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氧气湿化器的组装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氧气湿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湿化瓶
11、壳体 12、盖体
13、湿化内腔 14、进气口
15、出气口 16、进气管
161、螺母结构 17、保险结构
20、气体扩散装置
21、扩散件 22、导流件
221、导气孔
23、底盖
231、中空螺旋头 232、通孔
24、缓冲腔 25、挡板
30、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实施例1
一种具有新型气体扩散装置的氧气湿化器,包括有一湿化瓶10、气体扩散装置20以及过滤装置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15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