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胶酶制备海棠果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1114.2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亚;刘凤兰;虎海防;王静;安鹭;孙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林科院园林绿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04;A23L2/8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胶酶 制备 海棠 果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胶酶提高海棠果出汁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棠果为蔷薇科海棠果属植物的果实。海棠是优美的观赏植物,树性强健、适应性强,耐涝、耐盐,抗寒力和丰产性均较强。有研究结果表明海棠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海棠果中粗纤维含量高达7.48%。海棠果中还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包括钙、磷、锌、铁、镁、铜、钾、钠等。目前以海棠果为原料的加工产品较少,因此制约了海棠果的种植和生产。如将海棠果制汁可提高其利用率,提高海棠果经济价值。
蔬菜、水果等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由果胶、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物质构成,破碎后的果泥十分粘稠,压榨取汁非常困难,加入果胶酶能催化果胶解聚,用果胶分解酶处理果浆可以有效降低粘度,改善压榨性能,提高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同的果蔬出汁率可提高10%~35%不等。但有关高酸海棠果出汁率的研究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为了提高海棠果的出汁率,本发明研究果胶酶对海棠果出汁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加酶量、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对海棠果汁酶解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果胶酶提高海棠果出汁率的方法,该方法将选择完全成熟、果实丰满的优质海棠果经清洗、切块打浆、果胶酶解及果汁分离即可得到海棠果原汁,采用果胶酶对海棠果进行酶解获取原汁,海棠果出汁率可达到92.18%,与未加果胶酶处理的空白实验73.92%相比,出汁率提高了18.2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胶酶提高海棠果出汁率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种果胶酶提高海棠果出汁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挑选清洗:选择完全成熟、果实丰满的优质海棠果,流动水漂洗,将附着在海棠果上的泥土、微生物和农药洗净;
b、切块打浆:将海棠果切成小块,用捣碎机打浆,充分混匀;
c、果胶酶解:将打浆后的海棠果浆加入重量百分比0.015-0.025%果胶酶进行酶解,酶解温度35-45℃,酶解时间90-150min,pH3.5-4.5;
d、果汁分离:将酶解后的果汁采用四层纱布过滤,进行果渣分离,即可得到淡黄色海棠果原汁。
步骤c果胶酶加入量为0.020%,酶解温度35-40℃,酶解时间120-150min,pH4.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胶酶制备海棠果汁的方法,该方法中所用的果胶酶是市场销售的果胶酶,由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每瓶25g,酶活力>20000ug,水份含量<6.9%,铅<0.0004%,砷<0.0001%。
中文名称:果胶酶
英文名称:Pectinase
定义:分解果胶的一个多酶复合物,通常包括原果胶酶、果胶甲酯水解酶、果胶酸酶。通过它们的联合作用使果胶质得以完全分解。天然的果胶质在原果胶酶作用下,转化成水可溶性的果胶;果胶被果胶甲酯水解酶催化去掉甲酯基团,生成果胶酸;果胶酸经果胶酸水解酶类和果胶酸裂合酶类降解生成半乳糖醛酸。
果胶酶由黑曲霉经发酵精制而得,外观呈浅黄色粉末状,果胶酶主要用于果蔬汁饮料及果酒的榨汁及澄清,对分解果胶具有良好的作用。
果胶酶酶解的效果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它涉及到反应条件如加酶量、pH值、温度和时间等。果胶酶提高海棠果出汁率可能是经过了细胞壁降解的第一阶段,由Endo-PG(聚半乳糖醛酸酶)和PL(果胶裂解酶)有限降解中层的可溶性果胶,使组织崩溃,细胞分离,细胞壁基本保持完整的细胞悬浮在粘度较高的介质中。在Endo-PG+PE(果胶酯酶)和/或PL作用下进一步降解可溶性果胶和胞壁果胶,有利于压榨取汁,用果胶分解酶处理海棠果浆可以有效地破坏果胶分子,软化果肉组织,降低粘度,改善压榨性能,催化果胶解聚,从而提高了海棠果的出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酶量对海棠果出汁率的影响图。
图2为本发明酶解温度对海棠果出汁率的影响图;
图3为为本发明pH值对海棠果出汁率的影响图;
图4本发明酶解时间对海棠果出汁率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林科院园林绿化研究所,未经新疆林科院园林绿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1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