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持续调控粒度大小的双齿辊强力分级破碎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69739.5 | 申请日: | 2012-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程霖;谢贵君;闫文华;任浩;孟丽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32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持续 调控 粒度 大小 双齿辊 强力 分级 破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破碎设备,具体为一种可持续调控粒度大小的双齿辊强力分级破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强力分级破碎机,调节粒度方式有四种,但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各自不同的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偏心轴承杯调节粒度。
调节时,需停车,转动偏心轴承杯来调节两破碎辊中心距,达到调节粒度的目的。
缺点:调整之后需在电机,减速器底座上增加或减少垫片来满足变动的中心高,不利于保证传动中心高度方向的精确度,直接影响高速端耦合器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强度大,整个破碎机传动系统都必须重新定位安装,在生产现场恶劣条件下,安装精度很难保证。
2、破碎棒调节粒度。
调整破碎棒与破碎齿板间距,需要增加或减少破碎棒的调整垫片高度,达到调节粒度的目的。
缺点:调节时,需停车;破碎棒位置较低,且与辊子间距离不便于测量,特别是磨损后再次调节时;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很难测量破碎棒齿与齿辊间距,经常不能一次性调节到满意效果。
3、更换齿板调节粒度。
拆除原有齿板或齿帽,更换满足粒度的新的齿板或齿帽。
缺点:调节时,需停车;工作强度大;更换成本高。
4、液压缸推动调节粒度。
拆除连杆上的压紧垫片,用液压缸推动轴承座,实现破碎辊中心距的增大或减小,达到调节粒度的目的。
缺点:调节时,需停车;需要更换连杆间卡紧垫片,再锁紧轴承座,虽然工作强度较前三种方法较轻,但是工作周期也相对较长;油缸同步性较差,容易产生偏斜导致卡阻。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调节方式,均为断续式,都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且一旦超粒,产品粒度在线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只能等待生产线全线停车后调整,如调节粒度不合适,还需要多次停车调节,严重影响生产进度;调节工作强度大,工期长,调节难度高;自动化程度低,均为手动调节,油缸虽为液压调节,但同步性较差。
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自动化程度高的,尤其是一种工作状态下持续可控调节粒度大小的分级破碎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破碎机调节粒度时必须在停机状态下,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工作强度大、工期长,调节难度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可持续调控粒度大小的双齿辊强力分级破碎机。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持续调控粒度大小的双齿辊强力分级破碎机,包括底座、两端通过静轴承座安装于底座上的静齿辊以及两端通过动轴承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动齿辊,静齿辊与动齿辊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的破碎齿,静齿辊和动齿辊的转轴一端分别连有电机驱动机构,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两组位置相对的动轴承座和静轴承座采用拉杆连接,拉杆静轴承座端通过锁紧螺母将静轴承座与拉杆锁紧,拉杆动轴承座端一段采用T型外螺纹移动轴承座,并与带相同规格的T型内螺纹套筒相互配合;动齿辊一侧设置由液压马达驱动的调节齿轮箱,调节齿轮箱内设有同时与动齿辊两端动轴承座传动的同步轴齿轮传动机构,其中一个动轴承座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同步轴齿轮传动机构连接,蜗轮与T型内螺纹套筒键连接;底座上、并且位于拉杆下方设有与动轴承座下部相互配合的滑道,底座上安装有液压锁紧油缸,液压锁紧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固定有可与动轴承座下部斜面相互挤压的压紧滑块。所述液压锁紧油缸为现有公知结构,设计为弹簧压紧,液压打开的方式,液压缸为单腔供油,泵站对油腔供油时,液压缸将消除对动轴承座的压紧,此种方式可以保证液压缸对动轴承座始终处于压紧状态。
为了进一步优化该破碎机的结构,完善其功能,本发明还进行了以下结构设计,所述调节齿轮箱内安装有编码器,利用编码器的反馈信号计算动轴承底座相对标定位置所移动距离;液压锁紧油缸内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保证在启动液压马达以前,液压缸已经彻底松开压动底座压紧,并回撤至安全距离,编码器及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系统连接,上述编码器及位移传感器均为现有公知产品,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所述动轴承座、静轴承座采用剖分式轴承座,剖分面垂直于底座安装面,两部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静轴承座与底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位于动齿辊两端的动轴承座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使得两动轴承座移动同步,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重煤机有限公司,未经太重煤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9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