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8741.0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6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岩海;陈良生;张建玲;张辉;李丹;吴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刘世杰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速 数字通信 发射 电路 | ||
1.一种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缓冲单元,该电压缓冲单元包括一个电压跟随器,并且包括一个输入端子、一个第一输出端子和一个第二输出端子,该输入端子将数据信号输入该电压缓冲单元,该第一输出端子输出作为该数据信号跟随信号的输出信号,并且该第二输出端子输出分量信号;
负反馈单元,该负反馈单元用于对该电压缓冲单元进行电压负反馈;以及
前馈单元,该前馈单元用于在高频条件下,将该分量信号前馈至该第一输出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缓冲单元包括用于偏置该电压跟随器的偏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单元为电流源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为射级跟随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包括一个跟随三极管,其中,该跟随三级管的基极与该输入端子相连接,该跟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该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该跟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该第二输出端子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单元包括一个负反馈三极管,其中,该负反馈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跟随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该负反馈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跟随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并且该负反馈三极管的发射基接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单元包括第一偏置电阻、第二偏置电阻、反相器以及电容器,其中,
该第一偏置电阻与所述跟随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偏置电压;
该第二偏置电阻与所述跟随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用于提供第二偏置电压;
该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跟随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用于对分量信号进行反相;
该电容器的两端分别与该反相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用于将高频信号输送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为源极跟随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进一步连接有一个集电极开路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进一步连接有一个漏极开路门。
11.一种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缓冲单元,该电压缓冲单元包括组成为差动形式的第一电压跟随器和第二电压跟随器,并且包括一个第一差动输入端子、一个第二差动输入端子、一个第一差动输出端子、一个第二差动输出端子、一个第一差动分量输出端子以及一个第二差动分量输出端子,该第一差动输入端子将第一差动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一电压跟随器,该第二差动输入端子将第二差动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二电压跟随器,该第一差动输出端子输出作为该第一差动数据信号跟随信号的第一差动输出信号,该第二差动输出端子输出作为该第二差动数据信号跟随信号的第二差动输出信号,该第一差动分量输出端子输出第一差动分量信号,该第二差动分量输出端子输出第二差动分量信号;
负反馈单元,该负反馈单元包括第一负反馈子单元以及第二负反馈子单元,其中,该第一负反馈子单元用于对该第一电压跟随器进行电压负反馈,该第二负反馈子单元用于对该第二电压跟随器进行电压负反馈;以及
前馈单元,该前馈单元包括第一前馈子单元以及第二前馈子单元,其中,该第一前馈子单元用于将该第一差动分量信号前馈至该第二差动输出端子,该第二前馈子单元用于将该第二差动分量信号前馈至该第一差动输出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缓冲单元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第一电压跟随器和第二电压跟随器提供偏置的电流源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发射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跟随器和所述第二电压跟随器为射极跟随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87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二轮车
- 下一篇:双层气浮正交解耦与滑动关节轴承角度解耦的零刚度隔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