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8554.2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4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朴*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陈鹏 |
地址: | 韩国首尔市江***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接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具体是不需为各种轮速传感器设计不同的接口线路,只通过选项简便地连接多个轮速传感器接口的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轮速传感器是指用于检测车轮旋转速度的传感器,如制动器系统普遍使用的ABS(Anti-lock Brake System)等。
ABS是车辆急刹车时为防止车轮被陷下去的现象而发挥反复踩下刹车功能,而且使用轮速传感器检测车轮滑动的状态。
目前开发的尖端制动系统也是使用轮速传感器在出现弯道或障碍物等突发状况下检测车轮滑动和车体旋转角进行自动控制而实现安全转向。
轮速传感器根据驱动方式分为多种(如:Active/Passive/PWM/VDA),其中对于主动式(Active)轮速传感器,目前有一些汽车厂商专门设计出可以与尖端制动器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ECU)连接的专用线路,并已进入批量生产。
但,如果装配的轮速传感器不符车种,则需要重新设计接口线路,以满足该轮速传感器的条件。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已被韩国公开专利10-2007-0067266号(2007.06.28)得以公开。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所述问题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不需按照轮速传感器种类分别设计接口线路,而是只通过选项选择简便地连接多个轮速传感器的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的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速传感器种类选择部,将需连接的轮速传感器种类的拐点电流分割输入电压以分割的电压值输出;拐点电流检测部,以根据所述轮速传感器种类检测多个电流层的结构构成,检测从所述轮速传感器种类选择部输出的所述拐点电流;轮速传感器接口部,向所述轮速传感器输入电流,根据所述拐点电流从所述轮速传感器检测信号后输出车轮信号;脉冲计数器部,计算从所述轮速传感器接口部输出的所述车轮信号的输出脉冲;轮速传感器连接部,直接连接与所述轮速传感器接口部连接的所述轮速传感器;车轮信号输出部,将从所述轮速传感器接口部输出的所述车轮信号传送给需求该车轮信号的外部系统;微处理器部,接收从所述轮速传感器接口部输出的车轮信号进行处理以便用于制动系统;通信部,将所述脉冲计数器部和所述微处理器部通信连接。
本发明的轮速传感器连接部是其特征在于,根据车辆的车轮数量至少装配四个轮速传感器。
本发明的轮速传感器接口部是其特征在于,内部具备四信道数字解码器而检测由所述拐点电流检测部根据信道分别检测的四个拐点级别加以处理后将其结果作为所述车轮信号输出。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需为各种轮速传感器设计不同的接口线路,只通过选项选择简便地连接多个轮速传感器而适用于各种车辆使用的轮速传感器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拐点电流检测部的线路概略结构例示图;
图3是图1中轮速传感器接口部的线路概略结构例示图;
图4是图1中脉冲计数器的线路概略结构例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芯线部102:轮速传感器种类选择部
103:轮速传感器连接部103a:轮速传感器
104:车轮信号输出部105:微处理器部
101a:拐点电流检测部 101b:轮速传感器接口部
101c:脉冲计数器部 101d:通信部
101e:电荷泵部 201:多路器
202:计数器203:数字解码器
204:过电流检测部205:短路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详细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附图中图示的线厚或构件的大小等是为了说明上更加明确和便利会有所夸张,且下述用语是根据本发明中的功能进行定义,与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使用惯例有些差异,因此须以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为基础对这些用语进行定义。
图1是本发明的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所示,轮速传感器接口装置是将各种(或多种)轮速传感器接口线路共同使用的线路集中在一起组成芯线部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8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