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存插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6399.0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胡志;符达安;仲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3/04 | 分类号: | H05K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谭磊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存 插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内存组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内存插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具有内存的电子设备组装过程中,内存需要插接到单板的内存插座中,内存与内存插座连接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电子设备组装时,需要确保内存可靠地插接到内存插座。
目前,内存插接到单板时,通常采用人工插接方式,在人工进行内存的插接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人工作业施力不到位或施力不均匀而导致内存插接不到位,或者造成内存与内存插座之间插接不良,使得电子设备电接触不良。而且,采用人工插接内存时,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特别是为了确保内存插接的效果,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插拔动作,导致人工强度非常大,效率非常低。
综上,现有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内存插接时,容易产生内存插接不到位或内存与内存插座接触不良的问题,且采用人工插接时人工强度大,效率低,内存插接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插接设备,可克服现有采用人工插接内存存在的插接不到位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插接设备,包括:
插接平台,所述插接平台上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用于放置单板,所述单板的内存插座上预插有内存;
插接机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与所述托盘相对设置的插接压头,以及与所述插接压头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插接压头运动,以将所述内存插入所述内存插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的内存插接设备还包括机架,所述插接平台和插接机构固设在所述机架上。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装置,所述插接压头固设在所述气缸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的端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缸驱动装置为双轴气缸驱动装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或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机构上还设置有缓冲装置;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压板和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压板和支撑板之间的弹性部件;
所述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插接压头上,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的缸体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或三或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缸内部设置有限制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运动位移量的限位块。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二或三或四或五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的内存插接设备还包括拔出机构;
所述拔出机构包括与所述内存插座上的扳手适配的扳手压头,以及与所述扳手压头连接的拔出驱动装置,所述拔出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扳手压头运动,以将所述扳手压头压在所述内存插座上的扳手上,将所述内存弹出所述内存插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扳手压头通过支撑架与所述拔出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所述扳手压头在所述动力输出轴运动方向上,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所述扳手压头在所述运动方向上可相对所述支撑架旋转;
所述扳手压头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设置有具有预设弹力的弹簧,以使得所述扳手压头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绕所述支撑架旋转。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或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拔出机构还包括拔出压头,所述拔出压头与所述拔出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且所述拔出压头与所述拔出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弹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或七或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拔出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装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八或九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平台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托盘通过导轨滑动设置在所述插接平台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托盘沿所述导轨运动的托盘驱动装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八或九或十或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托盘与所述插接平台之间设置有减震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6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随动式D型铜管表面抛光机
- 下一篇:新型试样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