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磁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6206.1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为;李有云;曾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7/00 | 分类号: | H01F37/00;H01F27/28;H01F27/2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特别是一种有效提高阻值和高频性能的电感磁珠。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磁珠由磁通方向垂直PCB板的螺旋线圈构成,其优点是绕制的圈数大,匝间距小,能够获得很大的阻值(可以高达2000Ω)。由于线圈与线圈间相隔较近(约30um),产生的杂散电容C较高(达1pF),影响自谐频率较小(约500MHz),高频阻抗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感磁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电感磁珠的高频性能不足的影响,且得到更高的标称阻值。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感磁珠,所述电感磁珠包括一层以上的下基板、中基板和上基板,在下基板与中基板、中基板与上基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线圈层、第二线圈层,在下基板、中基板、上基板、第一线圈层和第二线圈层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端电极、第二端电极,在所述第一线圈层的对角线方向上设有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线圈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二电极的一端与第一端电极连接、第三电极的一端与第二端电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两端头、第二电极的端头、第三电极的端头和中基板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平行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线圈层的两侧。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还设有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的两端头上和中基板的对应位置上通过相互贯通的通孔分别与第一电极相互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电极为三条。
本发明所述的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倾斜设置在第二线圈层上,且相互平行。
本发明所述的下基板、中基板和上基板均采用磁性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下基板、中基板和上基板均采用铁氧体磁性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中基板采用镍铜锌铁氧体磁性材料、镍铜铁氧体磁性材料或高频陶瓷。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的厚度为10um至150um;通孔的孔径为60um至350u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两层线圈结构,在第一线圈层的对角线上设置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线圈层上相对设置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相互之间通过对应的通孔连接,组合成螺旋线圈,使通电线圈的磁通有效面位于产品的对角面上,磁场方向垂直于产品的对角面,得到更高的标称阻值,两线圈层的间距很大(500um以上),通电电极之间形成的杂散电容极小,克服了现有的磁珠高频阻抗性能不足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感磁珠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基板1、中基板2和上基板3,下基板1、中基板2和上基板3均采用相同的磁性材料,且均包含一层或多层,在下基板1和中基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线圈层4,中基板2和上基板3之间设置有第二线圈层5,在下基板1、第一线圈层4、中基板2、第二线圈层5和上基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电极6和第二端电极7,在第一线圈层4上沿第一线圈层4的一侧对角线方向上设有一条以上的第一电极8,该第一电极8的两端头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在第二线圈层5上沿第二线圈层5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该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平行设置,第二电极13的尾部连接第一端电极6,第三电极14的尾部连接第二端电极7,在中基板2上、与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三通孔11、第四通孔12,第一电极8、第二电极13和第三电极14之间通过相互贯通的第一通孔9、第三通孔11,第二通孔10、第四通孔12相互连接。
所述产品的电流输入由第一端电极6流入第二电极13,经第四通孔12、第二通孔10连接到第一电极8,再经第一通孔9、第三通孔11连接第三电极14,电流从第三电极14连接的第二端电极7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6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加热系统的熔铅炉
- 下一篇:隧道窑窑车钢砖破损补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