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结构的箱式变压器静音箱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4963.5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禄文;钱伟鑫;汪远东;张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2 | 分类号: | H01F27/02;H01F27/33;H02B1/26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魏常巍;黎照西 |
地址: | 401123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结构 箱式 变压器 静音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噪声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低频噪音进行处理的箱式变压器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居民小区广泛使用箱式变压器来为小区的居民生活供电,这种箱式变压器一般布置在居民楼之间,因此距居民的房间很近。箱式变压器的噪声源主要来自于变压器的工作噪声,现有技术中对该噪声的吸收或阻隔采用的箱体主要存在几个缺点:
一是采用岩棉夹芯板作为墙体,刚度低,消声性能差;
二是箱体的内表面为实心钢板,导致箱体内的混响声十分严重;
三是密封性差,漏声严重;
四是为了散热,在箱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布置了进风口和出风口,导致气流“短路”,即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箱体又从出风口排出,没有流经变压器等发热体,无法将热量带出箱体,造成箱体内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影响变压器正常工作,通风性能差;
五是采用单层顶盖,在高温季节,阳光的辐射热极易通过屋顶传入箱体,使箱体内的温度升高,降温散热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散热性能和降噪效果较好,刚度较高,并且可实现模块化生产的箱式变压器静音箱体。
本发明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模块结构的箱式变压器静音箱体,包括双层顶盖模块、连接在双层顶盖模块下方的共振吸声墙体及门、消声栅栏和底梁、以及带进风消声器的箱体基础,所述底梁、消声栅栏和箱体基础之间通过定位连接杆固定。
所述双层顶盖模块包括箱体上顶盖和与共振吸声墙体连接的箱体下顶盖,排风百叶窗设置在两顶盖之间,排热风机的出风口配装消声器后,置于两顶盖与排风百叶窗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在消除排热风机本身的噪声的同时,将变压器产生的热量从排风百叶窗排出。
为了防止噪声溢出,所述排热风机的消声弯头一端与箱体下顶盖相连。
所述排风百叶窗的叶片倾角为60°;箱体下顶盖的上部与排风百叶穿的下部之间设置集水槽,以通过漏水管将雨水沿箱体下顶盖的斜面排出。
所述共振吸声墙体包括用于连接墙体与底梁的立柱、墙体外板、振动板和穿孔面板,振动板与穿孔面板之间填充吸声材料,箱体外板与振动板之间设置弹性阻尼层。
所述穿孔面板的穿孔率大于23%。
所述墙体外板为碳钢板,其厚度为1至2mm。
所述消声栅栏和底梁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消声栅栏为由间隔布置的消声片形成,该消声片之间的间隔为100至200mm,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冷空气从底部进入变压器箱体内,另一方面可以阻隔噪声通过底部溢出。
所述箱体基础为两道以上进风消声结构,以防止噪声从进风口溢出,并且降低进风口的温度,包括设置在箱体基础上的折板式进风消声器,该进风消声器的折弯度为90°,厚度为50至100mm。
所述进风消声器的外侧设置挡雨罩,以防止雨水进入消声器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将整个变压器箱体模块化,即包括四个部分,因此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方便运输与现场安装,同时方便后期维修,特别是在变压器需要大修时,只需要将顶盖拆除,将变压器吊出箱体即可,从而降低成本。
(2) 底梁处设置消声栅栏,气流从消声栅栏进,从经顶部的排风机排出,即从箱体基础的四侧面进入消声栅栏和箱体的底部,从而改变现有技术中气流的路径,消除气流“短路”,使冷却气流很好地流经发热的变压器,从而带走变压器的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
(3) 采用全密封的箱体结构,包括共振吸声墙体及门,并且将进风口与箱体基础合二为一,箱体基础为两道以上进风消声结构,从而有效防止了噪声从进风口溢出,减小漏声面积,增强了墙体的刚度和隔声量,消除低频噪声,避免箱体内发生混响,降低噪声源的声压级,。
(4) 采用双层屋顶结构,不但阻隔了太阳的辐射,并且使箱体变压器的口气不会随排气管溢出。
(5) 进风消声器的外侧设置挡雨罩,有效防止雨水和蚊虫等异物进入消声器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箱式变压器静音箱体的结构图。
图2为共振吸声墙体的结构图。
图3为底梁及消声栅栏的装配图。
图4为排热风机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4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