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4554.5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5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华;张作义;吴彬;李悦;刘继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9/07 | 分类号: | G21C1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贮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的乏燃料贮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提供了全球17%的电力供应,是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但是核电站自身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如核电的安全性和乏燃料的贮存与处置等。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的固有安全性受到广泛重视,开发安全可靠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对于核电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已建成多座压水堆核电站,今后核电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仍然是压水堆,与此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具有第四代核电安全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高温堆核电站具有固有安全、防止核扩散、可产生高温工艺热等优点。球床高温气冷堆采用的燃料元件与压水堆核电站不同,为石墨基体的球形燃料元件,压制好的燃料元件外径为60mm。与压水堆类似,高温堆核电站的乏燃料也需考虑在电站内安全贮存,乏燃料元件从反应堆内排出后,装入乏燃料贮罐内,然后将贮罐贮存在乏燃料贮存设施内。现有的乏燃料贮存设施通常采用风机、水泵等动力设备对其进行降温散热,这种方法需要操作人员的维护,消耗了大量资源和人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乏燃料的干式贮存装置,来实现对乏燃料贮罐的放射性屏蔽,并将乏燃料贮罐的余热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排放到外部环境,且能够有效保证乏燃料贮罐自然通风冷却系统的安全。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该装置包括:乏燃料贮罐、支座和外部模块,所述乏燃料贮罐套装于外部模块内,所述外部模块顶部设置有屏蔽顶盖,所述屏蔽顶盖与所述外部模块为密封连接,所述支座设置在乏燃料贮罐的底部和外部模块的侧壁上,用于支撑乏燃料贮罐,所述外部模块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外部模块为混凝土模块。
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形状为弯头状,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之间的腔室内设置有腔室隔板。
优选的,所述外部模块沿侧壁对称设置4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每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之间的腔室内设置有腔室隔板。
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设置在距外部模块底端5米以上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乏燃料贮罐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筒,所述乏燃料贮罐和导流筒对应支座的位置沿纵向设置有导轨。
优选的,所述外部模块的内壁上设置有热电偶。
优选的,所述外部模块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水位计。
优选的,所述外部模块对应支座、屏蔽顶盖、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位置设置有支承埋件。
(三)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能够实现对乏燃料贮罐的放射性屏蔽,并将乏燃料贮罐的余热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排放到外部环境,无需利用风机、水泵等动力设备,不但节省能源,减小了日常维护,而且具有固有安全性,有效保证了乏燃料贮罐自然通风冷却系统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的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的放大图I。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的放大图II。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的放大图Ⅲ。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的放大图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的模块式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图6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模块式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
混凝土模块1、乏燃料贮罐2、上部导轨支座3、屏蔽顶盖4、吊环接口5、顶盖支承埋件6、排风管7、进风管8、导轨9、下部导轨支座10、下部支承预埋板11、贮罐支座12、排水管13、支座预埋板14、贮罐支座手孔15、导流筒16、密封板17、隔板下法兰18、隔板上法兰19、密封垫20、螺栓21、腔室隔板22、上部支承预埋板23、基座24、水位计25、铠装热电偶26、隔板预埋件27。
本发明提出的模块式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结构描述如下:
模块式乏燃料干式贮存装置主要由混凝土模块、基座、顶盖支承埋件、屏蔽顶盖、导轨及支座、导流筒、贮罐支座及隔板等部件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4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短腔自屏蔽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
- 下一篇:一种拼接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