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节能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64485.8 | 申请日: | 2012-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8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谭磊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节能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无线网络中设置的接入基站越来越多,容量也越来越大,基站的能耗通常在无线接入网络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为降低基站能耗,通常对基站设备进行功耗控制。
现有技术中,基站设备的功耗控制一般是通过对设备的上下电实现的。具体来说,当设备业务负荷很低时,如业务量较小的特定时段,将射频PA、基带单板和部分大功率器件的电源进行切断,避免不必要的功耗,从而可降低设备的实际功耗,而当设备负荷升高时,再进行上电。
上述通过上下电控制基站设备能耗时,每次的上下电都会对设备产生热冲击,反复的热冲击会使设备加快老化,提前失效,即频繁的上下电会导致设备工作可靠性下降,从而影响节能措施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和系统,用于保证设备可靠性的情况下进行上下电节能。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存储的被控设备上下电时的温度差、温变速率和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
根据预设的失效率模型、所述温度差和温变速率进行热冲击循环次数预测,确定预测的热循环次数;
若预测的热循环次数大于被控设备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则根据上下电节能模式执行节能控制操作,否则退出上下电节能模式。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控制方法,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若预测的热循环次数大于被控设备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则根据上下电节能模式执行节能控制操作,具体为:
若预测的热循环次数大于被控设备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则根据预测的热循环次数与被控设备的寿命的比值确定被控设备每天的预测热循环次数;
若每天的预测热循环次数满足被控设备预设的节能要求,则对被控设备执行上下电模式当前策略对应的上下电操作,否则对被控设备的上下电节能模式进行策略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策略执行上下电操作。
其中,对被控设备的上下电节能模式进行策略调整时,优选对被控设备采用分级逐步上下电控制策略,以延长被控设备的上下电的时间周期。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控制方法和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采用如下失效率模型公式确定预测的热循环次数N0:
N0=α*△Tc+β*△Tc/Δt+A0
其中,△Tc为温度差,△Tc/Δt为温变速率,α为温度差因子,β为温变速率因子,A0为基础上下电次数。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控制方法、第一种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获取被控设备当前上下电的温差和温变速率;
根据当前上下电的温差和温变速率更新存储的被控设备上下电时的温度差、温变速率和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设备节能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存储的被控设备上下电时的温度差、温变速率和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失效率模型、所述温度差和温变速率进行热冲击循环次数预测,确定预测的热循环次数;
控制模块,用于若预测的热循环次数大于被控设备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则根据上下电节能模式执行节能控制操作,否则退出上下电节能模式。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控制系统,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若预测的热循环次数大于被控设备累计已完成的热循环次数,则根据预测的热循环次数与被控设备的寿命的比值确定被控设备每天的预测热循环次数;
控制单元,用于若每天的预测热循环次数满足被控设备预设的节能要求,则对被控设备执行上下电模式当前策略对应的上下电操作,否则对被控设备的上下电节能模式进行策略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策略执行上下电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对被控设备的上下电节能模式进行策略调整时,
优选对被控设备采用分级逐步上下电控制策略,以延长被控设备的上下电的时间周期。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控制系统和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测模块,具体采用如下失效率模型公式确定预测的热循环次数N0:
N0=α*△Tc+β*△Tc/Δt+A0
其中,△Tc为温度差,△Tc/Δt为温变速率,α为温度差因子,β为温变速率因子,A0为基础上下电次数。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控制系统、第一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控制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44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