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稳定冲击功H型钢的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3557.7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梅;刘志龙;刘琼;侯志坚;梁三清;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088 | 分类号: | B21B1/088;B21B37/74;C22C38/5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03200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稳定 冲击 型钢 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作梁、桩、柱建筑构件的H型钢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稳定冲击功H型钢的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H型钢是由工字钢优化发展而成的,是一种经济性断面的建筑用钢材,因其断面形状与英文字母“H”相似,故称之为“H型钢”。H型钢有热轧和焊接两大类。热轧H型钢具有截面经济合理、性能优越、加工制作和施工安装工艺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被建筑业和环保人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已成为建筑钢结构体系中重要的材料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热轧H型钢因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在建筑中使用便于拼装组合成各种构件,从而减少焊接、铆接工作量,使建筑结构重量减轻。热轧H型钢与普通工字钢相比,因其断面力学性能好,使用高效节能,在同等承载条件下,热轧H型钢较工字钢节约金属10%~15%。用热轧H型钢代替普通型钢组合件,可大大减轻金属结构的重量,在建筑上使用,可减轻重量10%~40%;在桥梁上使用,可减轻15%~20%;用于其他结构,可减轻重量10%~20%,而普通钢板、型钢铆焊组合梁构件比使用热轧H型钢的钢材增加约10%~12%,多消耗焊条约1%~2%,铆接比焊接多用钢材12%。除此之外,由于H型钢具有平行的腿部,用H型钢制造钢结构便于加工、组合及焊接,使钢结构的连接部位处理简单,省工易行,一般可节省加工费用4%~13%左右,并且造型美观,使用H型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热轧H型钢以其优越的使用性能,现已广泛用于要求承载能力大、截面稳定性好的高层建筑、航空港、体育场馆、大型桥梁、工业厂房、高速公路、铁路及车辆、电站、石化工程、海洋石油平台等方面,预计H型钢的产量将占大型型材产量的30%~45%。但是由于H型钢产品常温下的冲击功不稳定,导致产品中一些常温冲击功较高,有的一些很低,甚至达不到标准要求,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H型钢冲击功不稳定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稳定冲击功H型钢的轧制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稳定冲击功H型钢的轧制方法,具体步骤为异型坯步进梁式加热→开坯机→“万轧机”串列式可逆轧制→热锯→步进梁式/链式的组合式冷床冷却→矫直→堆垛→入库,其中:所述H型钢的化学熔炼成分按照质量分数为:C:0.07~0.19,Mn:0.45~0.55,Si:0.10~0.40,P:0.013~0.028,S:0.004~0.015,B:0.0012~0.0029,Cr:0.05~0.20,Ni:0.05~0.30,Ca:0.0032~0.0035,Fe98.4~98.9,余量为杂质;
所述异型坯的均热温度为1250~1280℃;开坯机的开轧温度为1150~1200℃;万能轧机的开轧温度为950~1000℃,终轧温度为890~960℃。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原有钢种C、Si、Mn、P、S等熔炼成分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B、Ni、Cr元素,加上H型钢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利用微量硼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通过获得均匀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组织来提高稳定钢的冲击韧性。同时,由于钢的冶炼成分比较简单,加入的微量合金元素价格低廉,生产成本比较低,经济适用,是用于高层建筑、厂房、桥梁、船舶、设备基础、支架、基础桩等领域的理想热轧H型钢。
同时为了表明本发明加入微量元素后对冲击功的影响,本发明做了在规格300×300不同化学成分10个20℃冲击功波动情况,具体见附图1,图中:1、加微量元素B、Cr、Ni的冲击功;2、不加微量元素的冲击功;通过附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加入微量元素后冲击功波动非常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规格300×300不同化学成分10个20℃冲击功波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3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