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3300.1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嘉宁;殷弋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3/02;H01Q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幅度 校准 封装 夹层 天线 | ||
1.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包括设置在介质基板(4)上的微带馈线(1)、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2)和内嵌金属化过孔(3),介质基板(4)在三维封装(5)的内层;所述微带馈线(1)通过共面波导(7)与三维封装(5)的内部电路(8)相连;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2)由位于介质基板(4)一面的底面金属平面(9)、位于介质基板(4)另一面的顶面金属平面(10)和穿过介质基板(4)连接底面金属平面(9)顶面金属平面(10)的金属化过孔喇叭侧壁(11)组成;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2)中内嵌的金属化过孔(3)连接底面金属平面(9)和顶面金属平面(10),并构成中间金属化过孔阵列(17)、左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8)和右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9);在喇叭天线(2)中有第一介质填充波导(22)、第二介质填充波导(23)、第三介质填充波导(24)和第四介质填充波导(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带馈线(1)的一端与喇叭天线(2)相连,微带馈线(1)的另一端靠近封装侧面,是天线的输入输出端口(6);微带馈线(1)通过天线输入输出端口(6)与封装侧面的共面波导(7)的一端相连,共面波导(7)的另一端与封装内部电路(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2)由窄截面波导(13)、喇叭形波导(14)和宽截面波导(15)串接构成;窄截面波导(13)的一端是微带馈线(1),窄截面波导(13)的另一端与喇叭形波导(14)相连,喇叭形波导(14)的一端与窄截面波导(13)相连,喇叭形波导(14)的另一端与宽截面波导(15)相连,宽截面波导(15)的另一端是天线口径面(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金属化过孔阵列(17)位于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2)的两个侧壁(11)中间的位置,中间金属化过孔阵列(17)的头端朝着微带馈线(1)方向,中间金属化过孔阵列(17)的尾端在天线口径面(12)上;中间金属化过孔阵列(17)把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2)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在中间的金属化过孔阵列(17)的两侧,对称的有左边介质填充波导(20)和右边介质填充波导(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8)把左边介质填充波导(20)分成第一介质填充波导(22)和第二介质填充波导(23),右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9)把右边的介质填充波导(21)分成第三介质填充波导(24)和第四介质填充波导(2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8)和右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9)形状都是由头端直线段、多边形和尾端直线段三段相连构成,左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8)和右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9)的头端都朝着微带馈线(1)方向,左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8)和右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9)的尾端在天线口径面(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金属化过孔阵列(17)、左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8)和右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9)中的直线段的形状可以是直线、折线或指数线等,其长度可以是零或者是有限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8)和右边金属化过孔阵列(19)中的多边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其它多边形,多边形的一条边或者多条边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弧线或其它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边介质填充波导(20)和右边介质填充波导(21)的宽度均要保证其主模可以这些介质填充波导(16)和(17)中传输而不被截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幅度校准的封装夹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填充波导(22)、第二介质填充波导(23)、第三介质填充波导(24)和第四介质填充波导(25)的宽度均要保证其主模可以在第一介质填充波导(22)、第二介质填充波导(23)、第三介质填充波导(24)和第四介质填充波导(25)中传输而不被截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33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