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的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62367.3 申请日: 2012-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3007772B 公开(公告)日: 2019-02-05
发明(设计)人: 付贤树;俞晓平;叶子弘;徐路;崔海峰;郝培应;申屠旭萍;边亚琳;马正;许益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计量学院
主分类号: B01D67/00 分类号: B01D67/00;B01D69/08;G01N30/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001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有机 农药 残留 检测 中空 纤维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的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该方法过程包括:将一定量的海泡石、聚偏氟乙烯和短纤维混合物分散到聚丙烯酰胺溶液中,制得铸膜液;通过无纺管成型装置,制得中空纤维膜无纺管,并通过平板进行挤压,自然干燥;以海泡石和聚偏氟乙烯为膜材料,以碳酸二甲酯等为溶剂,以羧甲基纤维素等作为添加剂,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得中空纤维膜外层涂抹液;将中空纤维膜无纺管浸入外层涂抹液中,进行涂抹,固化,得到含特殊矿物材料中空纤维膜。本发明优点在于:制备过程简单,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对有机氯农药具有良好的富集萃取效果。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能够具备分离、提纯等目的的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型膜材料制造及应用领域。

(二)背景技术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膜分离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可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果汁、酶等的分离与浓缩;无相态变化,能耗低,成本低;选择性好,可针对不同物质特性有目的地选择膜进行物质分离。

液-液-液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国际新兴前处理技术,国内外已有将此技术应用于食品、饮料、牛奶中有害成分分析的报道。它包括料液相(样品)、有机相、接受相,整个萃取过程为:料液相(样品)中的分析物首先被萃取到有机溶剂中,接着又被反萃取到受体相里。纵观液-液-液微萃取技术,该技术较索式提取、液液分配、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传统前处理技术具更高的富集、纯化和分离等优点,但仍存在人手操作影响因素多,操作不易控制、重复性差等缺点,目前仍处于实验室开发阶段,不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基于液-液-液微萃取原理,目前已发展了一种新型前处理技术,即中空纤维膜萃取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人为干预因素少、实验效率高、分离效果好、溶剂消耗少、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提取微量有机化合物残留的新技术。但是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待处理目标物质种类繁多,不可能研发出一种适合所有物质的通用型中空纤维膜。以农药为例,按主用途不同,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杀虫剂中按组成成分又可分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等。要研发出一种适合上述所有农药种类萃取需要的中空纤维膜,其难度可想而知,更别说是适合所有物质了。所以需要针对不同待测目标物质,开发不同类型中空纤维膜,使之适应不同待测目标物。

有机氯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前者如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道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有机氯农药是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的农药,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九十年代,我国开始禁止生产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虽然在中国有很多有机氯农药被禁用了,但食品中仍然能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残留,绿色和平组织于2012年3月在北京随机购买了“立顿”牌袋泡铁观音。样本被送往具有国家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立顿”铁观音被发现含有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禁止使用在茶树上的三氯杀螨醇。所以有必要研发对有机氯农药有较好富集效果的中空纤维膜,以适应新型有机氯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

(三)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2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