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向辐射式压缩驱动器的环形相位塞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62068.X | 申请日: | 2012-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4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孟子厚;代云飞;董强国;张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环真美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压缩 驱动器 环形 相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声广播系统技术领域,特指涉及一种前向辐射中高频压缩驱动器的前向辐射式压缩驱动器的环形相位塞。
背景技术
传统的前向辐射中高频压缩驱动器的相位塞是将振膜中间位置的声波进行隔离,通过很长的距离把声波引导到喉口。这样的缺陷其一,声波传输通道的声辐射损耗大。其二,易使振膜和相位塞之间的空腔易出现模态激励效应。其三,振膜不同部位发出的声波产生的相位差比较大。相位的不一致性有可能导致相位之间的相互抵消,影响驱动单元的高频特性。其四,在声波的入射端到声波的发射端之间的空腔易形成共振和驻波。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涉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传输通道的声波导流效率、改善相位特性、减小声波在传输通道里的声能损失、减小模态激励、避免产生驻波和共振的前向辐射式压缩驱动器的环形相位塞。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向辐射式压缩驱动器的环形相位塞 ,包括扬声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相位塞、第二相位塞、第三相位塞、销钉,所述扬声器外壳为锥形腔体,沿腔体上端口外沿设有一圈凸起边,沿腔体下端口外沿设有一圈中空的圆凸起,在扬声器外壳锥形腔体的面上水平设有销孔;所述第一相位塞为子弹头状实体,在子弹头状实体上水平设有盲孔;所述第二相位塞、第三相位塞为中空的环形体,在环形体的环面上分别水平设有销孔;在所述扬声器外壳的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三相位塞、第二相位塞和第一相位塞,所述销钉的一端,依次穿过扬声器外壳、第三相位塞、第二相位塞的销孔置于第一相位塞的盲孔中紧配合,扬声器外壳和第三相位塞之间、第三相位塞和第二相位塞之间、第二相位塞和第一相位塞之间均设有缝隙。
本发明特点是,声波传输的导流通道采用圆滑的流体设计,减少在传输过程中的声能损失。并且能够使声波从各个输入通道到输出端的相位近似一致,能够较好的抑制干涉效应和共振。根据波动方程对三个环形输入缝隙位置和面积进行选取,避免了振膜和相位塞之间空腔内的模态激励和杂音出现,进而得到平直的中频和较高的灵敏度。声波传输通道面积采用近似指数型增长模式,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声阻抗,进而得到更高的声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刨视图;
图3为本发明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前向辐射式压缩驱动器的环形相位塞 ,包括扬声器外壳4,还包括第一相位塞1、第二相位塞2、第三相位塞3、销钉5,扬声器外壳4为锥形腔体,沿腔体上端口外沿设有一圈凸起边4-1,沿腔体下端口外沿设有一圈中空的圆凸起4-2,在扬声器外壳4锥形腔体的面上水平设有销孔;第一相位塞1为子弹头状实体,在子弹头状实体上水平设有盲孔;第二相位塞2、第三相位塞3为中空的环形体,在环形体的环面上分别水平设有销孔;在扬声器外壳4的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三相位塞3、第二相位塞2和第一相位塞1,销钉5的一端,依次穿过扬声器外壳4、第三相位塞3、第二相位塞2的销孔置于第一相位塞1的盲孔中紧配合,扬声器外壳4和第三相位塞3之间、第三相位塞3和第二相位塞2之间、第二相位塞2和第一相位塞1之间均设有缝隙6。
第一相位塞1、第二相位塞2、第三相位塞3接收声波的输入端、它包含一个输入面,该输入面包含三个环形输入缝隙6,输入面是和振膜面平行的圆弧球形面。三个环形缝隙6的位置和面积的确定是根据声波动方程理论推导出来的。
声波传输通道的设计特点是,传输通道采用流体设计,每个传输通道的声波输入端到声波输出端的距离都是近似相等,每个传输通道都是近似指数型设计。
从第三相位塞3和第二相位塞2之间及扬声器外壳4和第三相位塞3之间的缝隙6进入的声波到第三相位塞3低端位置7的距离是近似相等的。从第二相位塞2和第一相位塞1之间及第三相位塞3和第二相位塞2之间缝隙6、进入的声波到第二相位塞2低端位置8的距离是近似相等的。这样设计能够使不同通道的声波到达喉口处的相位近似一致,减小声波干涉的影响。
从三个环形输入缝隙6到达喉口9的传输通道面积采用的是近似指数型增长方式。这样设计可以获得更好的声阻抗,进而得到更高的声电转换效率。
三个环形输入缝隙6的位置和面积的设计可以消除振膜和相位塞之间空腔内的模态激励,避免杂音出现,进而得到平直的中频和较高的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环真美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环真美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20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