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美洲大蠊成虫专用饲料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61888.7 | 申请日: | 2012-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2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何道峰;郝振平;徐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 |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53112 | 代理人: | 邓丽春;程韵波 |
| 地址: | 65002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美洲 成虫 专用 饲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领域,尤指一种美洲大蠊成虫专用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成虫入药。性寒味咸,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现代研究发现,美洲大蠊表皮含有巩膜质、甲壳质、溴、锌、镍、猛、钾、钙、钛、氯、硫、硅、铝、镁等元素,肌肉水解13种氨基酸,身体贮藏微生素B1、B2、烟酸和抗坏血酸等,淋巴含海藻糖、海藻糖酶、糖蛋白、肌醇、原儿茶酸葡萄甙等,全体含麦角硫因、龙虾肌碱、胡芦巴碱、甘氨酸、甜菜碱、肛碱、三甲胺、腺嘌呤等。
随着美洲大蠊药物应用的进一步开发,市场对美洲大蠊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目前饲养美洲大蠊的方式多为农户散养,没有进行科学的喂养,故存在以下问题:①最终得到的美洲大蠊其药用成份含量不稳定,给后续生产加工带来一定的不便;②美洲大蠊体内脂肪过多,后续生产除脂成本较高。为了有大量的美洲大蠊并控制其食物来源,从而使从美洲大蠊提取的有效物质既有效又可控,所以,对美洲大蠊的饲养成了一个研究科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美洲大蠊成虫专用饲料及其加工方法,采用本饲料进行喂养,不仅美洲大蠊生长速度较快,而且,所含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用的药用成份较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美洲大蠊成虫专用饲料,由下列重量份数计的成分混合组成:
玉米∶40~50
麦麸∶25~35
豆粕∶12~16
孵化后的美洲大蠊若虫的壳及卵壳∶1
鱼粉∶6~8
食盐∶0.2~0.3
氯化胆碱∶0.1~0.2
硫酸铜∶0.1~0.2
碘化钾∶0.1~0.2
油脂∶5~6
为增加饱腹感,同时增加美洲大蠊成虫药用价值,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米糠:10~20份。
为了使美洲大蠊成虫所含氨基酸量增加,可以在饲料中加入2~4份红糖或/和甜菜30~45份或/和糖渣6~8份。
美洲大蠊成虫专用饲料按照以下方法制作:
A、将玉米、麦麸、豆粕、甜菜、米糠和油脂中的全部或几种按照上述重量份数计配比混合后,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后用保温隔热材料盖好常温捂堆2~5天,水加入量以饲料能够被堆起为宜。
B、将孵化后的美洲大蠊若虫的壳及卵壳、鱼粉、食盐、氯化胆碱、硫酸铜、碘化钾、红糖、糖渣中的全部或几种按照上述重量份数计加入步骤A所得物,混合均匀后即用于喂养美洲大蠊成虫。
有益效果
本饲料全程不进行加热,仅采用捂堆的方式对饲料进行处理,不仅成本较低,而且美洲大蠊生长速度较快,通常4~5个月即可产卵,1个雌虫可产50~60个卵荚,每个卵荚内有16~20粒卵,5~6个月可以捕杀;本饲料喂养得到的美洲大蠊体内所含氨基酸含量较高,其药用价值更高。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美洲大蠊成虫专用饲料,由下列重量份数计的成分混合组成:
玉米∶40kg,麦麸∶25kg,豆粕∶12kg,孵化后的美洲大蠊若虫的壳及卵壳∶1kg,鱼粉∶6kg,米糠:20kg,食盐∶0.2 kg,氯化胆碱∶0.1kg,硫酸铜∶0.1kg,碘化钾∶0.1kg,油脂∶5kg。
按照以下方法制作:
A、将玉米、麦麸、豆粕和油脂按照上述重量份数计配比混合后,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后用保温隔热材料盖好常温捂堆2天,水加入量以饲料能够被堆起为宜。
B、将孵化后的美洲大蠊若虫的壳及卵壳、鱼粉、食盐、氯化胆碱、硫酸铜、碘化钾、红糖按照上述重量份数计加入步骤A所得物,混合均匀后即用于喂养美洲大蠊成虫。
采用本配方喂养的美洲大蠊生长速度较快,通常5个月即可产卵,1个雌虫可产50~55个卵荚,每个卵荚内有16~18粒卵,6个月可以捕杀,其体形偏瘦,氨基酸等药效成份含量高。
实施例2
美洲大蠊成虫专用饲料,由下列重量份数计的成分混合组成:
玉米∶50kg,麦麸∶35kg,豆粕∶16kg,孵化后的美洲大蠊若虫的壳及卵壳∶1kg,鱼粉∶8kg,食盐∶0.3kg,氯化胆碱∶0.2kg,硫酸铜∶0.2kg,碘化钾∶0.2kg,油脂∶6kg,红糖4kg。
按照以下方法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8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