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1692.8 | 申请日: | 201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沈新中;孙起孟;吕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C5/00;G01C9/00;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地下 监测 标志 埋设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管道以及圆形、条形地下隐蔽物或者是隐蔽基础等需要进行变形监测时,通常都是开挖地面,裸露出监测对象,然后在对象的表面做好监测标志后进行施测,采用该方法进行监测作业虽然直观、准确,但是增加了施工投资成本,而且监测期间车辆及行人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下雨或灌水后,监测标志难于查找,不利于监测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使地下隐蔽物监测点既能满足监测要求,又便于监测工作开展,同时还能免于大面积开挖地面,不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节省建设投资的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
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①.根据已有资料进行隐蔽物监测点的整体布置;
②.隐蔽物监测点定位放样,开挖至地下管道(或隐蔽物)表面或适当位置;
③.将测标2与固定支架6进行焊接,并与隐蔽物进行稳固处理;
④.将测标2下部分、固定支架6和隐蔽物浇灌砼5,使其固定为一体,等其凝固后放置可活动的竖立套管3,套管3外采用土或细砂进行回填;
⑤.在测标2顶端钻0.5~1mm小孔;
⑥.监测点顶端盖一块盖板1即可。
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施工结构连接如下:固定支架6和监测隐蔽物固定,测标4顶端2钻0.5~1mm小孔,测标4焊接在固定支架6上,三者浇灌砼5使其为一体,测标外置套管3,套管3外回填土或细砂。套管上端盖盖板1。
所述的测标,其材质可以为铁、钢等变形量小、可以焊接的柱状物,如角钢、钢筋等,测标上端中心钻0.5~1mm的小孔。
所述的固定支架,可以为角钢、钢筋等可以焊接的材质。
所述的套管,可以为PVC管、铁管、钢管等具有一定硬度的管材。
所述的盖板,可以为砼板、铁板、钢板等。
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的优点是:在进行地下隐蔽物监测点监测作业时,不破坏监测的隐蔽物,不需要进行大面积开挖地面,不受下雨或灌水的影响,埋设方法简单,经过多项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真实的监测出地下隐蔽物的水平或垂直变形量,满足各类隐蔽物变形(水平或沉降)监测的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圆形隐蔽监测物为例,侧面为参照对象的埋设连接图。
图2为以圆形隐蔽监测物为例,A-A处开剖面的埋设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根据已有资料进行隐蔽物监测点的整体布置;
2.隐蔽物监测点定位放样,开挖至地下管道(或隐蔽物)表面或适当位置;
3.如图2所示,将测标2与固定支架6进行焊接,并与隐蔽物进行稳固处理;
4. 将测标2下部分、固定支架6和隐蔽物浇灌砼5,使其固定为一体,等其凝固后放置可活动的竖立套管3,套管3外采用土或细砂进行回填;
5.如图2,在测标2顶端钻0.5~1mm小孔;
6.监测点顶端盖一块盖板1(本例为砼板,形状视具体情况定制)即可。
所述的测标,其材质可以为铁、钢等变形量小、可以焊接的柱状物,如角钢、钢筋等,测标上端中心钻0.5~1mm的小孔。
所述的固定支架,可以为角钢、钢筋等可以焊接的材质。
所述的套管,可以为PVC管、铁管、钢管等具有一定硬度的管材。
所述的盖板,可以为砼板、铁板、钢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重油的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