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61140.7 | 申请日: | 201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B.M.奥尔森;V.A.尼拉肯坦;Z.谢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02 | 分类号: | F16K31/02;F16K11/065;F03G7/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吴超;谭祐祥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形状 记忆 合金 致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动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带有由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部件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可能构成或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典型的机动车采用各种类型的致动器。例如,致动器被用作车辆的变速器、发动机、摩托化座椅和要求部件的物理运动以接合或分离设备或装置的该设备或装置的操作中的液压阀、机械活塞致动器、离合器接合机构。
近来,某些致动器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来施加致动力。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令人满意的性质,其在被加热到高于转变温度时变为刚性,使得由该形状记忆合金形成的部件收缩,由此施加致动力。不过,为了移除该致动力,在该形状记忆合金可被再次加热以接合致动器之前,该形状记忆合金必须冷却。
发明内容
设备或致动器包括由形状记忆合金(SMA)制造的第一部件,其应用力到该设备的第二部件以提供可控制的致动器。SMA部件通过应用通过它的主动电流而被选择性地激励。设备或致动器本身可以是液压机构或机械机构。多于一个的SMA部件可被用来提供更快的复位机构。
使用多个SMA部件的设备基于SMA部件的使用类型是对抗性的或非对抗性的。对抗性的设备使用多个SMA部件来沿相反的方向作用在该设备中的同一部件上并且被选择性地激励以提供往复地致动。非对抗性设备使用多个SMA部件来作用在该致动器内的不同部件上,仍然产生该致动器的相同功能效果。
可从本文提供的描述易于理解其它的特征、优点、和应用领域。应当理解的是,描述和具体的示例都是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下方案:
方案1. 一种致动器,其包括:
形状记忆合金(SMA)制造的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应用力到该致动器的第二部件上;以及
SMA制造的第三部件,该第三部件应用相反的力到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由第一部件施加的力是沿着由第三部件施加的相反力的相反方向,并且其中由第一部件施加的力和由第三部件施加的相反力的选择性应用选择性地激活和去激活该致动器。
方案2. 如方案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是金属线。
方案3. 如方案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是偏压构件。
方案4. 如方案3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偏压构件是螺旋弹簧。
方案5. 如方案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中每一个都是组合有偏压构件的金属线。
方案6. 如方案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偏压构件是螺旋弹簧。
方案7. 如方案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SMA是Ni-Ti。
方案8. 如方案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致动器是液压控制阀。
方案9. 如方案8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液压控制阀包括入口端口和一对出口端口。
方案10. 如方案9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三部件是在圆孔中往复移动的阀,该阀具有多个滑动部分,这些滑动部分在由第一部件施加的力和由第三部件施加的相反力选择性地使该阀在该圆孔内前后移动时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端口以控制液压流体通过该致动器的流动。
方案11. 如方案8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是偏压构件。
方案12. 如方案1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偏压构件是螺旋弹簧。
方案13. 如方案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是带有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的液压阀,该致动器还包括带有多个滑动部分的阀,所述多个滑动部分在圆孔内往复移动,当由第一部件施加的力和由第三部件施加的相反力选择性地使所述阀在所述圆孔内前后移动时,所述阀随着所述滑动部分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以控制液压流体通过所述阀的流动而被选择性地激活和去激活。
方案14. 如方案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是机械活塞致动器。
方案15. 如方案14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是金属线。
方案16. 如方案14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是偏压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