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59259.0 | 申请日: | 201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豪;廖烝贤;陈奎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田景宜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尤指一种具有与电极层对应设置的补偿层并用以改善外观品质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均有与触控功能结合的产品问世。目前触控面板的技术中较常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以及光学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解析度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
在现有的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中,一般需利用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来形成透明电极以减少对所搭配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时的影响。然而,氧化铟锡材料本身属于高折射率(一般约1.7至2.0)且对光有吸收性的材料,因此于触控面板上有无透明电极的区域容易产生视觉上的颜色差异,而造成透明感应电极图案明显度的问题,影响到触控面板的外观品质。因此,目前业界为了解决此问题,系利用于触控面板中设置一整面的覆盖层(overcoat),并将覆盖层的色度调整成与氧化铟锡相同以降低氧化铟锡图案的明显度。然而,在此方式下由于覆盖层本身也为有颜色的材料,故与显示装置搭配时亦会有使显示画面产生色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利用设置一与电极层具有相同图案的补偿层,藉由补偿层与电极层之间色度互补的关系,降低光源的光穿过电极层以及补偿层前后的颜色变化程度,进而改善触控面板的外观品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此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一补偿层。第一电极层系设置于基板上。第一补偿层系设置于基板上并与第一电极层对应设置。第一补偿层于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与第一电极层具有相同的图案。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频谱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9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六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七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八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12绘示了本发明的一第九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1 触控面板 102 触控面板
110 基板 120 第一电极层
120S 感应电极 120X 第一轴向电极
130 第一补偿层 140 绝缘层
150 保护层 160 导线
170 第一补偿层 201 触控面板
202 触控面板 203 触控面板
204 触控面板 220 第二电极层
220Y 第二轴向电极 230 第二补偿层
270 第二补偿层 301 触控面板
302 触控面板 303 触控面板
L1 曲线 L2 曲线
L3 线段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9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静电木粉尼龙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干式复写原纸的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