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砂轮磨料的回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57357.0 | 申请日: | 2012-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泓;陈始钿;曹爱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1/06 | 分类号: | C01B31/06;C01B31/36;C01B21/064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邹涛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砂轮 磨料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砂轮磨料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砂轮由于具有强度高、耐热性能好、切削锋利、磨削效率高、磨削过程中不易发热和堵塞、热膨胀量小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聚晶金刚石、CBN材料、宝石、机械零件等硬脆材料的磨削加工中。在陶瓷砂轮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容易产生开裂变形而导致产品报废;另外,由于产品性能的波动,陶瓷砂轮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的客户退货。由于,陶瓷砂轮中的金刚石和CBN工具成本较高,如果不能回收其中的磨料,会导致原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灵活、回收效率高、回收成本低的陶瓷砂轮磨料的回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陶瓷砂轮磨料的回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陶瓷砂轮包括金刚石砂轮和CBN砂轮;首先将金刚石砂轮和CBN砂轮进行分类回收,然后将金刚石砂轮或CBN砂轮的刀头和基体分开,接下来将刀头用丙酮浸泡后,清理刀头表面的粘附物,然后再将刀头放入清水中利用超声波作震荡清理,最后将刀头敲成块状,并经过烘干处理;
步骤二,配制氢氟酸和NaHCO3溶液,用盐酸和硝酸以体积比3:1配制王水;
步骤三,将经过烘干处理后的刀头放进塑料容器中并放入氢氟酸进行浸泡,利用超声波作震荡溶解;
步骤四,待氢氟酸中的刀头溶解后,确定塑料容器中没有块状物存在时,首先将塑料容器内的溶液倒出,然后将配制好的王水倒进塑料容器内,进行浸泡;
步骤五,待塑料容器中的固体物质沉淀后,首先将塑料容器中的溶液倒出,然后把NaHCO3溶液倒进塑料容器内,进行浸泡;
步骤六,首先将塑料容器中的溶液倒出,然后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反复冲洗塑料容器中的固体物质3~5次,最后用滤布过滤得到固体物质;
步骤七,将经过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经过烘箱烘干。
所述步骤一,将金刚石砂轮或CBN砂轮的刀头和基体分开时的加热温度为180~230℃,加热时间为30~60分钟。
所述步骤一,将刀头放入清水中利用超声波作震荡清理的时间为5~10分钟。
所述步骤一,块状的最大长度为10mm~15mm。
所述步骤一,烘干处理的烘干温度为70~100℃,烘干时间为30~50分钟。
所述步骤二,氢氟酸的体积浓度为35~50%,NaHCO3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20%,盐酸的体积浓度是37~45%,硝酸的体积浓度是58~65%。
所述步骤四,王水的浸泡时间为5~10分钟。
所述步骤五,NaHCO3的浸泡时间为5~10分钟。
所述步骤六,滤布的目数为800目~5000目。
本发明首先对回收的陶瓷砂轮卸掉基体后的刀头进行清洁处理并烘干,然后分别用体积浓度为35~50%的氢氟酸、王水、质量浓度为10~20%的NaHCO3溶液对刀头逐步浸泡过滤,将刀头中除了金刚石或CBN和碳化硅以外的物质逐一溶解。溶解后得到的是金刚石或CBN和碳化硅的混合物。最后,将混合物进行清洗并烘干,完成回收。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可以从废旧的陶瓷砂轮中回收含有金刚石或CBN和碳化硅的粉料,从而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并且具有操作灵活、回收效率高、回收成本低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陶瓷砂轮磨料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陶瓷砂轮包括金刚石砂轮和CBN砂轮;首先将金刚石砂轮和CBN砂轮进行分类回收,然后将同类的金刚石砂轮或CBN砂轮的刀头和基体分开,接下来将刀头用丙酮浸泡后,清理刀头表面的粘附物,然后再将刀头放入清水中利用超声波作震荡清理,最后将刀头敲成块状,并经过烘干处理。
所述步骤一,将金刚石砂轮或CBN砂轮的刀头和基体分开时的加热温度为180~230℃,加热时间为30~60分钟。所述步骤一,将刀头放入清水中利用超声波作震荡清理的时间为5~10分钟。所述步骤一,块状的最大长度为10mm~15mm。所述步骤一,烘干处理的烘干温度为70~100℃,烘干时间为30~5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7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红外磁保健项圈
- 下一篇:一种假处理器散热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