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7277.5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堂;马康;梁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化 延迟 材料 关系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塑性加工力学及材料力学性能研究领域,尤其是一种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建立准确的适合于不同应力—应变规律的材料热变形本构关系模型对于分析材料变形特征和成形性能、优化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材料在塑性变形硬化阶段,其流动应力随应变的变化梯度(dσ/dε)是逐渐减小的。而对于某些材料,在塑性变形硬化阶段,其流动应力随应变的变化梯度(dσ/dε)是逐渐增大的,将这种材料模型定义为硬化延迟材料模型,见图1。硬化延迟材料模型与常规材料模型有明显区别,即材料加工硬化发生了明显延迟现象。本发明专利就是针对这种硬化延迟材料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及建立方法。
传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一般采用Arrhenius方程来描述应力—应变关系,即Arrhenius方程型材料本构关系模型。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来建立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模型σ=k1·exp(k2·ε)+k3·sin(k4·ε+k5)(1)来表征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式中,k1、k2、k3、k4、k5是与变形温度T及应变速率有关的参数,由材料真实应力—应变实验数据确定。
上述的一种硬化延迟材料模型的本构关系模型中,其相关参数确定方法如下:(1)根据实验数据以及数据处理软件拟合计算,可以直接确定参数k4的值;(2)根据实验数据以及数据处理软件拟合计算,确定参数k1与温度T的关系;(3)根据实验数据以及数据处理软件拟合计算,确定参数k5与ln的关系;(4)根据实验数据以及数据处理软件拟合计算,确定参数k2与变形温度T及应变速率之间关系;(5)根据实验数据以及数据处理软件拟合计算,确定参数k3与变形温度T及应变速率之间关系;(6)将确定的参数k1、k2、k3、k4、k5表达式,代入式(1),即可得到硬化延迟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
其中,参数k1、k2、k3、k4、k5与变形温度T及应变速率的关系见式(2),由材料真实应力—应变实验数据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72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