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固态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5758.2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述智;夏伟;朱绍辉;张浩;王晓丽;徐权汗;李之详;许团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仁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杆菌 酵母菌 复合 培养 固态 生态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固态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态产品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成本较低等特点,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目前市售的微生态制剂有液态和固态两种。固态微生态制剂特别是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复合固态微生态的制剂方法通常有两种工艺技术方案,一种是先进性液态深层发酵,最后加入固态载体吸附,干燥而成;而液态发酵培养虽可得到较纯菌体,但成本高,发酵易受产物反馈控制,难以得到高浓度菌株,所以该方法有效菌数含量较低;另一种是常规固态发酵的模式;但现有的这些技术工艺方法普遍存在着工艺步骤复杂,制备成本高,产品收率低、杂菌含量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固态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解决目前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复合固态微生态的制剂方法工艺步骤复杂,制备成本高,产品收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固态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三大步骤,液体菌液的培养、固体基料的配制、固体基料与液体菌液的混匀,具体制备步骤为:把固体基料与液体菌液按重量百分比为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装盘,入无菌培养室,恒温40℃,通风,浅盘发酵36小时,可见浅盘表面和内层均长满白色菌体,提高温度至60℃,加大风量,干燥出料,测得活菌浓度1×109cfu/g,粉碎分装,即得产品。
所述液体菌液的培养具体步骤为:
一、平板培养:乳酸杆菌和酵母菌保存菌种划线接种至平板培养基,其培养基配料为葡萄糖10g,蛋白胨2g,牛肉膏3g,酵母浸膏5g,氯化钠5g,硫酸锰5mg,琼脂 15g,蒸馏水1000ml,PH值为7,121℃灭菌,32℃培养30h;
二、试管接种:取发育健壮、菌落典型的菌株接种10ml,其培养基配料为葡萄糖10g,蛋白胨2g,牛肉膏3g,酵母浸膏5g,氯化钠5g,硫酸锰5mg,蒸馏水1000ml,PH值为7,121℃灭菌,35℃培养24h;
三、分别用三角瓶接种100ml,其培养基同步骤二,121℃灭菌,35℃培养24h;
四、分别用三角瓶接种1000ml,其培养基同步骤三;
五、用10L种子发酵罐培养,培养液为7L,培养基同步骤三,PH值为6,121℃灭菌30分钟,培养温度为37℃,转速150r/min,通气量2vvm,指每分钟通入单位发酵体积m3的空气体积m3,培养18h,再厌氧培养18h;
六、用100L种子发酵罐培养,培养液为100L,培养基按豆粕粉1g,鱼粉1g,120目的玉米粉0.5g,葡萄糖2g,氯化钠0.2g,硫酸锰0.3g ,增效剂0.1g,水1000ml的比例配制,按步骤五的方法培养,所选增效剂为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铁和硫酸铜按等量配比而成;
七、用1000L发酵罐,培养基分别以步骤六中100L种子发酵罐的配比乘以七倍,发酵方法同步骤五,培养24h。
所述固体基料按以下成分配制:花生壳或棉籽壳500kg,玉米粉150kg,豆粕粉200kg,麸皮100kg,葡萄糖5kg,总重量为1000kg,搅拌混匀后加200kg水润湿后蒸煮灭菌,待冷却至35℃时,加入液体菌液的培养的步骤七中的发酵液700kg。
本发明提供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固态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并易于控制,不易染杂菌,菌株浓度高,后加工成本低,生产环境友好。乳酸杆菌是厌氧菌,酵母菌是兼性菌,两者均可在厌氧条件下生长,又可在好氧条件下产生,所以微生态产品不仅能有效补充畜禽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而且其有益次级代谢产物,如乳酸、抗菌肽等能增强机体抗病性、提高代谢以及饲料的吸收利用,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等多重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复合培养固态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仁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仁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57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辣沙姜粉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具有控释性的叶黄素纳米分散液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