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自动泄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5735.1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5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军;多丽萍;唐书凯;李国富;汪健;王增强;桑凤亭;金玉奇;康元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6/20 | 分类号: | G05D16/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设备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反馈控制的一种高压自动泄压系统。
背景技术
全气相碘激光(AGIL,all gas-phases iodine laser)是一种基于NCl(a)-I传能的新型碘激光,其的技术路线如下:
F+DCl->DF+Cl
Cl+HN3->HCl+N3
Cl+N3->NCl(a)+N2
NCl(a)+I->NCl(X)+I*
I*+hv(1315nm)->I+2hv(1315nm)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AGIL已经经历了设想、脉冲出光、放电方案的连续流增益测试、放电方案的连续流出光、放电方案的连续流初步放大和燃烧驱动尝试等研究阶段,取得了较快的进展。AGIL的最佳工作压力为0.5KPA左右,如果远高于此压力,系统工作就会不稳定。同时,如果出现压力高于光腔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出现危险情况。因此需要搭建一套高压自动泄压系统,以达到光腔压力一旦异常,泄压阀门自动打开,光腔开始泄压的目的。同时该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与各种化学激光器(例如“HF激光器”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种具有反馈控制的一种高压自动泄压系统。起到一旦压力容器超过设定压力,就自动泄压的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高压自动泄压系统,用于压力容器上,
压力显示仪表、压力变送器、取反电路;压力容器上设置有电动阀门;
于压力容器的测压口设有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与压力显示仪表的接线端子通过信号屏蔽线相连;压力显示仪表用于压力容器的压力显示及压力反馈信号的提供;
取反电路,取反电路与压力显示仪表反馈输出端相连,接收压力显示仪表的反馈信号,对反馈信号输出信号进行取反,输出CMOS高低电平;
固态继电器开关,与取反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收取反电路的输出信号;
固态继电器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动阀门相连;
当压力容器内的压力高于压力显示仪表设定的压力时,压力显示仪表反馈输出低电平信号,经取反电路的取反转变为高电平信号,由取反电路输出至固态继电器开关,使固态继电器开关得电路导通,电动阀门打开,对压力容器进行泄压;
当压力容器内的压力低于压力显示仪表设定的压力时,压力显示仪表反馈输出高电平信号,经取反电路的取反转变为低电平信号,由取反电路输出至固态继电器开关,使固态继电器开关电路断开,电动阀门自动关闭。
所述取反电路采用“反向缓冲器”与“功率MOSFET”电路实现,反向缓冲器(U1)的一输入脚对反馈信号进行采样,输出信号通过一输出脚与(U1)并联的另外的2组以上输入脚串联再次取反,输出信号连接到MOSFET电路的G级;MOSFET电路的D级作为取反输出。
固态继电器开关与取反电路之间的连接电路上设有一开关,
开关一端接到MOSFET电路的D级,开关另一端接到固态继电器开关低压控制端的正输入端;其作用为:系统运行前对固态继电器开关(5)的输入进行强制控制,确保驱动开关不导通,而系统运行时相当于导线。
电动阀门供电电压为220VAC,其与经固态继电器开关的控制的220VAC相连。
所述电动阀门可以是电磁阀,或电磁气动阀。
制作电子线路板,把判断电路和驱动电路焊接在其上。然后把线路板,电源及其压力显示仪表合理布局在800×600×400mm的盒子内,制作成仪器。用接线端子连接压力变送器和测试仪表。其原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压力显示仪表反馈控制能够快速实现泄压阀门开启,能够快速处理光腔压力的异常情况,保证光腔系统的安全。
2、本发明用于全气相化学激光器及其HF激光器中,不但可以安全可靠的实现点火,还能在测试中有效的节约气体。该技术发明结构紧凑小巧,费用低廉,省时省电,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取反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结构包括:
压力显示仪表、压力变送器、取反电路;压力容器上设置有电动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5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