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带RF前端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54785.8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航;张丙雷;李涛;莫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频顺通讯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6 | 分类号: | H04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rf 前端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RF前端。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宽带RF前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通常是针对特定标准而设计的,诸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宽带码分多址(W-CDMA),每一个标准需要不同的载波频率。例如,GSM信号的载波频率从800MHz到1GHz变化,而W-CDMA信号的载波频率在2-3GHz之间变化。当前对其中用户可以从同一无线设备接入不同标准的无线业务融合的需求正在驱动多标准和多频带收发机的发展,该多标准和多频带收发机能够在整个无线通信频谱(从300MHz到3GHz)中发送/接收无线信号。
为了满足多标准和多频带的需求,RF前端(天线和第一中频(IF)级之间的电路)需要在覆盖整个无线通信频谱的频率范围内运行。多频带/多标准无线收发机的一个典型的RF前端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匹配网络、一组用于信道选择的带通滤波器(BPF)、片外功率放大器(PA)和用于调制/解调的RF集成电路(IC)芯片。当实施宽带PA和宽带RF IC时,信道选择机制变为设备尺寸的限制因素。例如,需要4个BPF来形成四频手机的RF前端,从而导致了足够大到容纳4个BPF的设备。
此外,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最近的一项决定已经允许没有牌照的广播设备访问电视频谱中的“空白频段”,促进了“WhiteFi”技术和空白频段设备的发展。与最普遍运行在2.4GHz和5.0GHz的传统WiFi不同,空白频段设备运行在30个独立的6MHz TV信道上(转换为数字TV后释放的)。大量的空白频段信道加剧了空白频段设备的信道选择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天线、可调谐解调器以及位于天线和可调谐解调器之间的可编程带宽滤波器(BPF)。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编程BPF的中心频率可以在300MHz到3.6GHz的范围内调谐。
在进一步的变体中,可编程BPF的中心频率可以动态调谐。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编程BPF包括可调谐低通滤波器(LPF)和可调谐高通滤波器(HPF)。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调谐解调器是正交解调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调谐解调器具有300MHz到3.6GHz之间的调谐范围。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可调谐解调器包括N分频合成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接收机进一步包括位于可编程BPF和可调谐解调器之间的宽带放大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天线、可调谐调制器以及位于天线和可调谐调制器之间的可调谐匹配网络。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调谐匹配网络被配置为在300MHz到3.6GHz的频率范围内匹配天线的阻抗。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调谐调制器是正交调制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调谐调制器具有300MHz到3.6GHz的调谐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发射机进一步包括位于可调谐调制器和可调谐匹配网络之间的宽带放大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收发机。该收发机包括天线、发射机和接收机,该发射机包括可调谐匹配网络和调制器,该接收机包括可编程带通滤波器(BPF)和解调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编程BPF的中心频率可以在300MHz到3.6GHz的范围内调谐。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编程BPF包括可调谐低通滤波器(LPF)和可调谐高通滤波器(HPF)。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体中,可调谐匹配网络被配置为在300MHz到3.6GHz的频率范围内匹配天线的阻抗。
附图说明
图1呈现了示出使用一组带通滤波器(BPF)的宽带无线接收机的架构的图。
图2呈现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使用单个可编程BPF的宽带无线接收机的架构的图。
图3呈现了示出使用一组匹配网络的宽带无线发射机的架构的图。
图4呈现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宽带无线发射机的架构的图。
图5呈现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宽带无线收发机的架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频顺通讯科技公司,未经美国频顺通讯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