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冰胶构建注射型三维细胞微环境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3882.5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7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杜亚楠;刘伟;李雅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16;A61L27/20;A61L27/24;A61L27/22;A61L27/38;A61L2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冰胶 构建 注射 三维 细胞 环境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构成该载体的材料是冰胶,该载体大小属于微米级。
2.一种制备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用于制作冰胶的材料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分割成微米级大小,再利用制冰胶的工艺条件进行处理,即得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混合物分割成微米级大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混合物置于模具的凹陷孔中,所述模具结构为具有凹陷孔的平板,所述凹陷孔的大小为微米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制作冰胶的材料为可交联的材料;
所述可交联的材料为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和/或天然生物材料;
所述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为下述至少一种: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衍生物、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聚乳酸、聚羟基酸、聚乳酸醇酸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酸酐、聚酸酯、聚酰胺、聚氨基酸、聚缩醛、聚氰基丙烯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吡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聚碳酸酯和聚氧化乙烯;
所述天然生物材料为下述至少一种:明胶、明胶衍生物、藻酸盐、藻酸盐衍生物、琼脂、基质胶、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透明质酸、层连接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
具体的,所述用于制作冰胶的材料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二乙胺,其配比为5-50g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0.5g过硫酸铵:0.025-0.2gN,N,N',N'-四甲基二乙胺。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胶的工艺条件包括:在温度为-80℃至0℃的条件下反应超过1h。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胶的工艺条件还包括:在反应完毕后,在空气中干燥或者冷冻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富集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的方法为如下1)或2):
1)将顶板扣在所述模具上,利用顶板上的凸起结构将所述模具的凹陷孔中的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剥离出来;所述顶板为一具有凸起结构的平板,凸起结构在平板上的位置与所述模具中的凹陷孔位置相对应;
2)将凹陷孔中含有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的模具置于液体中,然后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由于膨胀自动从模具中游离出来,收集后便得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
9.权利要求1所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的如下1)至3)中任一所述应用:
1)权利要求1所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在制备用于生物样品注射的载体中的应用;
2)权利要求1所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在制备具有如下功能的载体中的应用:用于注射生物样品、且使生物样品注射后不游离于注射位置;
3)权利要求1所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在制备用于生物样品移植临床注射治疗的载体中的应用。
10.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在体外吸附生物样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样品溶液与为生物样品提供附着点的基质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再进行如下a)或b)所示步骤:
a)按照权利要求2-8中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在富集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之前,将所述混合液滴加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上,用玻片带动混合液缓慢均匀的来回刮动,所述混合液自主吸入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内;
b)按照权利要求2-8中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在富集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之后,将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收集于容器内,形成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层,将所述混合液滴加到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层上,所述混合液自主吸入微冰胶三维微环境载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8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