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3770.X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2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钣金加工件定位的手持式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机床夹具等;其中机床夹具最为常见,常简称为夹具;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夹牢。
对于汽车制造领域来说,为确保需要装配或焊接的钣金加工件位置相对固定,则经常需要使用夹具进行固定;而现有的汽车钣金夹具大多是为某个汽车钣金加工件的装配焊接工艺而专门设计的,属于非标准装置,往往需要根据钣金的机构特点、生产条件和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制造,并不能适用更广泛的范围;且其夹具设计的质量,对生产效率、加工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生产安全等有直接的影响;在将各钣金加工件组装的过程中,也就是将钣金加工件上有关的尺寸进行组合和积累;由于各钣金加工件尺寸存在制造误差,因此装配时也就会有误差的综合和积累;累积后形成的总误差将会影响汽车整体制造的工作性能和质量;这就形成了钣金加工件的尺寸误差和综合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何有效减小这种影响,并使夹具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手持式夹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夹具,该手持式夹具可通过预设在所述上压臂和下压臂上的装配孔调整各压块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关系,使手持式夹具实现可适用于对不同形状、规格、材质钣金加工件进行夹持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持式夹具,包括上压臂、与上压臂对应设置的下压臂以及施力装置;所述上压臂和下压臂上均预设有多个装配孔;所述施力装置连接在所述上压臂的施力端和下压臂的施力端之间。
所述上压臂的夹持端设有上压块,所述下压臂的夹持端设有与所述上压块对应的下压块。
所述下压块上设有定位压块。
所述定位压块包括与所述下压块连接的主装配台和垂直穿装在该主装配台上的主定位销。
所述主定位销上部呈圆锥或棱锥其中之一设置。
所述定位压块还包括与下压块连接的扩展架、设置在该扩展架上的次装配台和垂直穿装在该次装配台上的辅助定位销;所述次装配台通过所述扩展架与所述下压块连接。
所述辅助定位销上部呈圆锥或棱锥其中之一设置。
所述上压臂安装有水平压块,该水平压块包括与所述上压臂上端固定的连接梁和与该连接梁垂直设置的压制梁。
所述压制梁两端均安装有斜压块,在该斜压块上设有压槽。
所述施力装置为一个手动式大力钳,该手动式大力钳上端与所述上压臂的施力端固定;该手动式大力钳下端与所述下压臂的施力端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中手持式夹具的各压块(上压块、下压快、定位压块、水平压块、斜压块)均通过螺栓与装配孔栓接的形式进行组装,以此实现各压块的单独拆卸和更换,使本发明的手持式夹具可适用于对不同形状、规格、材质钣金加工件的夹持工作,使其夹持更加精确、稳固,便于钣金加工件的装配或焊接;使其适应更多的工作环境,且使用寿命长,另外,各压块采用模具单独加工制造,整体组装的形式,降低了制造成本,有效提高了手持式夹具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发明采用在所述上压臂和下压臂上预设装配孔的设计;可通过螺栓与装配孔栓接的形式,根据实际工作中不同钣金加工件形状规格尺寸任意选取装配孔进行压块的拆卸和更换,使压块的安装更加简便,使夹具的整体组装更为适应不同钣金加工件装配或焊接的需求;有效提高了手持式夹具的加持精准度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发明采用主定位销的设计,当手持式夹具用于夹持钣金加工件时,该主定位销可与预设在所述板体件上的定位孔穿装;以实现对手持式夹具的加持位置进行定位的目的,使其夹持更加精准,并使其更加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使钣金加工件装配或焊接的过程更加稳定,提高钣金加工件的加工水平,提高钣金成品的生产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7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