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前粳型杂交稻不育系开花时间的方法和提高制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2470.X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东;王跃星;陈红旗;倪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00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前 杂交 不育 开花 时间 方法 提高 制种 | ||
1.一种提前粳型杂交稻不育系开花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有性杂交将水稻(Oryza sativa)ZF-GH2保藏编号CGMCC No.6177的一日之中早花时特性导入粳型杂交稻不育系亲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前粳型杂交稻不育系开花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粳型杂交稻不育系亲本为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二系不育系亲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前粳型杂交稻不育系开花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性杂交按下述方法操作:
将含早花时特性的水稻作为供体亲本,与粳稻三系不育保持系杂交稻、二系不育系杂交稻作为受体亲本杂交,得到杂种F1′,种植杂种F1′,得到F2′世代,在F2′世代中颖壳深黄褐色会出现1/4的个体,选择带颖壳深黄褐色、株叶形态接近受体亲本的个体,直接连续选择直至稳定;或与受体亲本进行回交,得到BC1F1′,在BC1F2′世代中同样颖壳深黄褐色会分离出1/4的个体,回交1~3次从回交分离世代中选株叶型态更像受体亲本、又携带颖壳深黄褐色的个体;所述含早花时特性的水稻为水稻(Oryza sativa)ZF-GH2,于2012年06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6177。
4.一种提高粳型杂交稻制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具有水稻(Oryza sativa)ZF-GH2保藏编号CGMCC No.6177的一日之中早花时特性的不育系杂交稻的育成;
(2)一日之中早花时特性的不育系杂交稻与恢复系杂交稻配组制种;
(3)不育系杂交稻上所结杂交种F1成熟后收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粳型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日之中早花时特性的不育系杂交稻的育成按下述方法操作:
将含早花时特性的水稻作为供体亲本,与粳稻三系不育保持系杂交稻、二系不育系杂交稻作为受体亲本杂交,得到杂种F1′,种植杂种F1′,得到F2′世代,在F2′世代中颖壳深黄褐色会出现1/4的个体,选择带颖壳深黄褐色、株叶形态接近受体亲本的个体,直接连续选择直至稳定;或与受体亲本进行回交,得到BC1F1′,在BC1F2′世代中同样颖壳深黄褐色会分离出1/4的个体,回交1~3次从回交分离世代中选株叶型态更像受体亲本、又携带颖壳深黄褐色的个体;所述含早花时特性的水稻为水稻(Oryza sativa)ZF-GH2,于2012年06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6177。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提高粳型杂交稻制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日之中早花时特性的不育系杂交稻的育成中:不育系杂交稻采用粳稻三系不育保持系杂交稻、二系不育系杂交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4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