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玻璃的贴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2205.1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奖华;李珍;尹康杰;陈贵亮;张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3/00 | 分类号: | C03C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玻璃 贴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合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功能玻璃的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功能玻璃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功能玻璃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生产厂家要在原有的生产基础上不断地提升产能,同时提高产品的良率。在功能玻璃的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产品的洁净度。期间要先将钢化玻璃及功能玻璃擦拭得非常干净后才可以进行贴合,贴合后的产品又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如扩散、点固化、刮胶、擦胶等工艺流程后,才会进行最后一步的贴膜工序。整个过程中,功能玻璃很容易被划伤及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另外在最后一步的贴膜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产线员工的操作手法不正确导致产品的贴膜不良,导致产品还要进行返工操作,这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玻璃贴合方法,解决现有功能玻璃贴合过程中功能玻璃易被划伤、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能玻璃的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功能玻璃正面设置可剥胶,所述的可剥胶覆盖银浆丝印区域;
(2)将贴好可剥胶的功能玻璃放入60~170℃的容器中烘烤10~15分钟取出,将功能玻璃贴合面的可剥胶撕去。
(3)在贴合面用UV胶粘合功能玻璃和其他附件,光固化UV胶。
为了使得功能玻璃反面在后续工艺中不用再贴保护膜,所述的功能玻璃反面完全覆盖设置有可剥胶。
优选的,所述的可剥胶通过丝印的方式设置在功能玻璃正反两面。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的烘烤分为3个阶段,3个阶段的温度依次为170℃,140℃,三个阶段的时间依次为3分钟,5分钟和5分钟。
为使UV胶扩散均匀,步骤(3)中,增加将贴合后的功能玻璃放在75~85℃的加热平台上加热的步骤。
进一步,步骤(3)中光固化UV胶后清除残余胶水。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附件是钢化玻璃。
更一步,钢化玻璃的非贴合面擦拭后,并在其表面贴钢化膜。
优选的,所述的可剥胶的厚度为20um~100u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功能玻璃正面设置可剥胶,且覆盖银浆丝印区域,这样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便不会造成功能玻璃表面暴露于外界以致造成的污染及划伤。完全覆盖功能玻璃反面的可剥胶可以替代原先工艺中最后一步贴膜工序中的保护膜,省去了员工的贴膜时间及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丝印的方式,
本发明方便便捷,能有效避免产品在贴膜操作过程中所造成的划伤、二次污染等不良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可广泛应用于玻璃贴合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功能玻璃的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功能玻璃正面设置可剥胶,所述的可剥胶覆盖银浆丝印区域;(2)将贴好可剥胶的功能玻璃放入60~170℃的容器中烘烤10~15分钟取出,将功能玻璃贴合面的可剥胶撕去。(3)在贴合面用UV胶粘合功能玻璃和其他附件,光固化UV胶。所述的功能玻璃反面完全覆盖设置有可剥胶。所述的可剥胶通过丝印的方式设置在功能玻璃正反两面。步骤(2)中所述的烘烤分为3个阶段,3个阶段的温度依次为170℃,140℃,三个阶段的时间依次为3分钟,5分钟和5分钟。 步骤(3)中,增加将贴合后的功能玻璃放在75~85℃的加热平台上加热的步骤。步骤(3)中光固化UV胶后清除残余胶水。步骤(3)中所述附件是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的非贴合面擦拭后,并在其表面贴钢化膜。所述的可剥胶的厚度为20um~100um。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功能玻璃正反两面全部丝印可剥胶,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对产品的生产有很大的优化作用。很好的解决了功能玻璃生产过程中因功能玻璃表面可剥胶覆盖不完全所增加的擦拭功能玻璃工序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易可避免功能玻璃的划伤及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另该方式还可降低产品在员工在贴膜操作过程中所造成的划伤、二次污染等不良。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最后,丝印可剥胶的成本要小于贴保护膜的成本,该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命体征感知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连接外部设备的电子耳温计